据华尔街日报,一名在美国工作的富国银行贸易融资主管近日在前往中国后被禁止离境。

这名人士名叫毛晨月,出生于上海,现居亚特兰大,是富国银行的董事总经理。
据悉,她在数周前进入中国后,被当局实施出境禁令。她的公司邮箱自动回复称,她正在进行国际商务旅行。
目前尚不清楚她此次前往中国的具体原因。
根据一份新闻稿,毛晨月曾在6月底参加了巴西的一场行业会议。目前无法确定她具体何时进入中国,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受到旅行限制。
知情人士表示,富国银行已暂停所有前往中国的出差计划,以应对此次事件。
富国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正在“密切关注此事,并通过合适渠道努力促使我们的员工尽快返回美国”。
毛晨月长期从事国际保理业务,这是一种出口商将未结发票出售给第三方,由后者向另一国的进口商收款的流程。
公开资料显示,她曾多次与中国公司和行业组织在贸易融资和国际保理方面开展合作。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她有时会因公出差前往中国。
毛晨月也是FCI(原名为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的主席,FCI是一个从事保理和贸易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全球性企业网络。她于6月底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FCI年会上当选为主席。
毛晨月最近一次在LinkedIn上活跃是在大约两周前,当时她回应了有关其当选FCI主席的祝贺信息。
北京方面近年来会对中外公民实施出境限制。这些出境禁令大多数并非针对涉嫌犯罪的人,而是用于涉及商业纠纷等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还有一些情况中,出境禁令是为了配合刑事调查、施压异见人士,或在与外国公司及政府的纠纷中制造筹码。
这类禁令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因相关调查往往长期没有结论。
西方政府官员和人权组织表示,中国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出境禁令,往往针对的是被调查或协助调查的人士。许多当事人直到试图离境时才得知自己受到限制。
2023年末,野村证券高管王忠和在一次出差后被禁止离开中国大陆,之后他已返回香港。
2023年9月,科罗尔公司高管、持有香港护照的陈某,也因一起追溯多年的案件被禁止离境。《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今年5月,陈某仍在中国大陆。
对外国高管实施这类措施,引发外界对前往中国大陆进行商务活动的担忧。一些公司因此取消或推迟访华计划,也有企业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要求员工结伴而非单独进入中国。
毛晨月自2012年起在富国银行任职。根据FCI官网介绍,她从事保理业务超过20年,主导富国银行国际保理业务,并为跨国客户提供跨境营运资金策略建议。在今年6月当选为FCI主席前,她曾担任副主席等职务。
保理业务指企业将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等第三方,以提前获取现金,避免等待客户付款。第三方在以低于账面金额的价格收购账款后,从中赚取差价作为利润。
富国银行在中国业务规模不大。根据中国金融数据服务商万得的信息,这家美国银行在天津和上海设有商业保理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