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巨佬先跑为敬?

2025-05-03 17:46:15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近5年首次承接美元卖盘!

大家好呀,今天是假期第三天,一起来看看假期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事吧。

不得了啊,标普连涨九天,创最近二十一年最长连涨天数,一举收复4月2日“对等关税”以来所有跌幅。

不过,此时又有大佬要趁反弹套现离场了?

1
贝索斯披露套现计划

周五的一份财务文件显示,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计划在明年出售至多2500万股公司股票。按当前价格计算,这些股份的价值约为48亿美元。

文件称,此次减持通过10b5-1计划执行,该机制允许高管预先设定交易计划以避免内幕交易嫌疑。

文件显示,贝索斯已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该计划,交易时间为2025年3月4日至2026年5月29日。

可见此时减持并非临时决策,而是长期财务规划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近期因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或许对亚马逊业绩有严重影响。

稍早前有报道称亚马逊计划在产品售价旁额外标示所含关税成本,以让消费者了解关税如何影响商品价格。

结果是,特朗普亲自致电贝索斯,投诉亚马逊相关做法,后者随后公布将不会实施有关计划。

虽然亚马逊一季度财报超出预期,但当前季度的运营利润预测却低于市场预期。

该公司预计,二季度运营利润为130亿美元-175亿美元,市场一致预期为178亿美元。

亚马逊特别提到“关税和贸易政策”是影响其指引的几个因素之一。

亚马逊CFO Brian Olsavsky表示,围绕特朗普全面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这导致公司发布了更宽的指引区间。

2
近5年首次承接美元卖盘

每次A股放假,港股就悄咪咪大涨~

昨日,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恒生科技指数收涨3.08%,恒指涨1.74%,国指涨1.92%。

比较罕见的是,这一次是“股汇双击”。

港汇在昨港股交易时段结束后突发急升,甚至触及7.75强方兑换保证,是2020年4月以来首次。

香港金管局今晨在美股交易时段后披露,入市承接60亿美元卖盘,向市场注资465.39亿港元,是2020年4月以来首次启动接钱周期。

根据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兑美元的官方汇率是7.75-7.85之间。如果港元汇率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会买入港元,卖出美元。

当港元升值至7.75时,金管局就进行相反操作,以释放流动性并抑制汇率进一步走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20年以来港元首次触及强方兑换保证。上一次类似操作发生在2020年4月21日至10月28日期间。

当时金管局因港元汇率触及弱方兑换保证(7.85)而启动注资,香港银行体系累计流入3835亿港元。

此次方向相反的操作,反映出市场环境已从 “资金流出” 转向 “资金流入”。

在金管局注资后,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将于5月7日从465.39亿港元增至‌913.09亿港元‌,流动性翻倍。

港元需求走强的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是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变化。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全球资金寻求更高收益资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稳定的经济、金融体系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尤其是在美元资产高波动率的背景下。

另一方面是港股市场资金需求激增。

派息周期:5 月进入港股派息旺季,上市公司前置派息导致港元结算需求上升。

IPO 热潮:截至4月30日,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的公司数据达到147家,其中宁德时代计划在港融资约50亿美元(约388亿港元),进一步推高港元流动性需求。

今年南向资金流入规模超6000亿港元,已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四分之三,日均流入规模为去年的2.5倍。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等渠道增持港股,相关机构需兑换港元进行结算。

据汇丰研报统计,此外,上述香港的股、汇市场的表现,或关税谈判有回暖迹象有关。

5月2日,中国商务部表示,美方近期通过相关方面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与中方谈起来。对此,中方正在进行评估。

受美国超预期的非农就业数据刺激,周五中国资产集体爆发。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一度涨超10%;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3.5%,创4月7日以来近一个月新高。

3
信用债ETF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

不知不觉间,信用债ETF已然成为一个千亿大市场。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全市场11只信用债ETF规模为1056.1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债券ETF比例也提升10%至42%,是不容忽视的细分类债券ETF。

这背后与资金持续涌入有关。截至4月30日,11只信用债ETF今年合计净流入296.55亿元。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信用债ETF的崛起,本质是资本市场从 “高收益” 向 “确定性” 转型的缩影。对于追求稳健收益、兼顾流动性的投资者而言,这一工具正成为资产配置关键一环。

业内人士认为,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信用债在收益上相比利率债品种具备一定优势。

2025年一季度信用债整体发行规模同比小幅下降,而理财、保险等配置型资金需求旺盛,推动信用债供需失衡。

此外,今年允许符合条件的信用债ETF参与交易所通用质押式回购,拓宽了融资渠道,也在加速助推信用债ETF的发展。

同时,险资在债券资产的配置方面又有新动作,保险机构参与债券“中国人寿公告,该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多份议案,其中包括《关于开展“南向通”债券及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的议案》。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人寿或在为开展相关投资而做准备。其中,债券“南向通”有望扩容至非银机构的相关政策尚待落地。

此前 “南向通” 仅限银行类机构参与,中国人寿公告通过 “南向通” 债券及香港互认基金投资议案,标志着保险机构参与债券 “南向通” 的政策突破进入实质性阶段。

参考 2024 年 “跨境理财通” 扩容经验,后续或将允许券商、基金等非银机构跟进。

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为未来政策落地做准备。当前,保险资金在国内利率下行压力下,亟需境外资产配置以优化投资结构。目前虽可通过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也需关注该趋势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