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我国文旅市场迎来新一轮高峰。从漓江上的“竹筏大军”到凌晨三点人潮涌动的泰山,再到多个景区在假期前半程就出现“预约已满”的情况,文旅市场的热度可见一斑。据湖北省文旅厅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4日,全省A级旅游景区四天共接待游客1528.61万人次,同比增长25.46%;山东省文旅厅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四天,全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16.5万人次,同比增长8%,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8.2%。
不仅在假期期间,今年一季度我国文旅市场也迎来了“开门红”。多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旅游收入、接待游客量等指标同比显著增长。例如,祥源文旅、九华旅游、三湘印象等文旅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今年一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祥源文旅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55%,归母净利润3119万元,同比增长158.7%。
文旅消费的强劲增长带动了上游投资的复苏。近期,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旅游文体产业招商对接洽谈会上,现场签订了26个合作协议,涉及签约额91.5亿元。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山东签约18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额达154.5亿元;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成功签约16个重大文旅项目。这些项目的集中落地标志着文旅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投资“小高峰”。
文旅市场的繁荣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还体现在各地创新升级消费场景和出台惠民举措上。例如,云南推出超过800项文旅宣传活动和惠民措施,山东送出“好客山东”文旅优惠大礼包。此外,一些地区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夜场活动等方式提升游客体验,如湖南博物院假期期间每天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8点,每日增加预约名额5000人;陕西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放夜场,每天增加1.5万张门票。
多元业态的发展也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陕西延安推出的大型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通过声光电等科技特效,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单日最高演出5场、接待观众超2000人次。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的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将老厂房改造为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新地标,保留的红砖烟囱、复古储皂罐等设施与非遗体验、国潮换装、酒吧剧本杀等全新业态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
文旅融合和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了文旅产品的吸引力。上海市徐汇区衡复音乐街区以“花荟品徐汇”为主题,轮番上演经典曲目,为市民游客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北京平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丫髻山庙会在丫髻山景区上演,70余档极具地域特色的花会表演令游客眼前一亮。山东曲阜尼山圣境则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特色烟花与数百架无人机演绎出恢宏的历史画卷,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文旅市场的火热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久动能。甘肃省金昌市以“火星1号基地”为代表的航天文旅项目成为激活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安徽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旗下的黄山书画小镇和绩溪上庄景区深耕研学、旅游、疗休养领域,游客接待人次呈迅猛上升趋势。祥源文旅通过战略投资、收购并购等方式取得了四川雅安碧峰峡、湖南郴州莽山、广东韶关丹霞山等核心文旅资源,新增的莽山五指峰、丹霞山、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等景区凭借差异化的文旅资源,显著拉动了公司营收增长。
综上所述,今年“五一”假期及一季度文旅市场的表现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重点项目集中落地和多元业态的发展为文旅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文旅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