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万亿放水!央行“双降”组合拳打响,你的房贷、存款、股市会怎样?

2025-05-08 09:46:12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202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将逆回购利率从1.5%降至1.4%,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26次降准,也是年内首次同步降准降息的操作。尽管政策释放的

202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将逆回购利率从1.5%降至1.4%,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26次降准,也是年内首次同步降准降息的操作。尽管政策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可观,但其对资本市场的提振作用仍面临市场预期的考验。

政策力度与历史背景:边际效应递减的调控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幅度与彭博社此前预测一致。此次降准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9%,中小型银行降至6%,但横向对比国际水平仍处于高位。发达国家的平均准备金率约为2%,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在3%-5%之间,这意味着中国仍有2%-3%的操作空间。若按彭博社预测的全年累计降准1%估算,到2025年末,国内金融机构的整体准备金率可能进一步降至8.5%(大行)和5.5%(中小行)。

从政策效果看,连续26次降准的历史表明,单一货币政策工具对资本市场的刺激作用逐渐减弱。以2024年为例,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的信贷领域,而非直接推高股市估值。此次降准的差异化设计——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准备金率阶段性降至0%,显示政策意图通过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消费升级与设备更新,但短期内对市场情绪的提振仍需观察。

政策利率的调整则更加谨慎。逆回购利率下调0.1%至1.4%,对应LPR同步下降0.1%,幅度与2023年的操作相当。根据测算,LPR每下降0.1%,可为存量房贷每年节省利息支出约200亿元。但考虑到当前居民储蓄率仍处高位,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仍受制于消费信心修复的进度。

国际对比与政策空间:结构性宽松的边界

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加剧了中国调控的复杂性。美国方面,高盛、摩根大通等机构预测美联储可能在2025年启动降息,但幅度与节奏仍存争议。中国此次降准降息虽与海外政策周期部分重叠,但核心逻辑存在差异:美国降息更多针对经济衰退风险,而中国侧重缓解实体经济的融资约束。

从政策工具箱的深度看,中国的结构性工具优势显著。汽车金融领域5个百分点的大幅降准,直接释放的资金可支撑新能源汽车消费信贷扩张。以2024年汽车金融贷款余额8.5万亿元估算,此次阶段性降准或为行业增加约4250亿元可用资金,对应新能源车贷利率有望下降0.3-0.5个百分点。这种定向调控既能规避“大水漫灌”的副作用,又可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但政策传导的梗阻仍需警惕。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已收窄至1.5%的历史低位,负债端成本刚性制约贷款定价下行空间。以1年期LPR为例,其与MLF利率的利差从2020年的85个基点压缩至目前的45个基点,银行让利能力接近极限。这意味着后续降息空间可能更多依赖存款利率的同步下调。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分水岭

对实体经济而言,1万亿元流动性的释放路径清晰。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的增加,理论上可支撑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领域贷款规模扩张。以2024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万亿元为基数,若新增信贷的5%流向该领域,预计可额外提供500亿元低息资金。叠加设备更新再贷款等工具,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6%以上。

居民部门的获得感则呈现分化。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后,首套房百万贷款月供减少约133元,全年节省利息近1600元。但商业贷款方面,LPR的传导存在时滞,存量房贷需待次年重定价日方可享受降息红利。这种结构性差异可能导致消费复苏呈现“K型分化”,高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提升更快。

资本市场反应则趋于理性。历史数据显示,降准后的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上涨概率约为60%,但平均涨幅不足2%。此次政策落地首日,红利低波资产仍受资金青睐,显示市场对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存疑。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包括浮动管理费与超额收益挂钩机制——可能促使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向基准指数靠拢,降低市场波动率但抑制个股超额收益空间。

此次货币政策调整,既是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应急之举,也为中长期结构性改革争取缓冲期。在外部需求疲软、内部转型阵痛叠加的复杂环境下,政策效果将更多取决于财政、产业政策的协同发力。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政策传导的时滞与边界,或是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