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从 185.2 元到 28.51 元!华恒生物股价暴跌 65% 背后,净利润连续四季度负增长,高管 "卖方转买方" 能否救局?

2025-05-14 10:46:17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作为合成生物领域的龙头企业,华恒生物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与股价走势引发市场高度关注。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12.37%至21.7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57.80%至1.9亿元,扣非净利润下滑59.54%至1.77亿元。2025年一季度,其营收增长37.20%至6.8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

作为合成生物领域的龙头企业,华恒生物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与股价走势引发市场高度关注。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12.37%至21.7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57.80%至1.9亿元,扣非净利润下滑59.54%至1.77亿元。2025年一季度,其营收增长37.20%至6.8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0.98%至5109.61万元,连续四个季度呈现负增长态势。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与核心产品价格承压的双重挑战,华恒生物正通过高管团队调整与技术布局寻求突围。

业绩持续下滑的深层动因

2024年,华恒生物净利润大幅缩水的主因在于缬氨酸产品的价格压力。公司明确表示,“2024年市场缬氨酸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且“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该产品价格及毛利率同比显著下降。作为氨基酸系列的核心品类之一,缬氨酸的价格波动直接冲击了公司利润空间。此外,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费用增加进一步侵蚀利润,2024年相关费用较去年同期明显攀升。

2025年一季度,尽管销售规模扩大推动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趋势仍未扭转。公司解释称,“缬氨酸产品价格及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是核心影响因素。若行业竞争格局维持现状或进一步恶化,华恒生物的业绩增长将面临持续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公司净利润同比降幅始终维持在40%以上,这与其2021年上市初期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截至2025年5月13日,公司股价收报28.51元/股,较2023年3月高点累计下跌约65%,市值缩水至71.20亿元。

高管团队调整与市场质疑

华恒生物近期的高管变动引发市场热议。2024年,原董事、副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樊义不再兼任董事会秘书职务,改由邓先河接任。邓先河此前担任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化工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曾在2023年3月发布研报给予华恒生物185.2元/股的目标价,远超当前股价水平。

这一“卖方转买方”的身份转换被市场解读为“用脚投票”的典型案例。尽管邓先河在广发证券期间曾发布十余份研报力推华恒生物,但其加入公司后的实际成效尚待观察。分析人士担忧,券商分析师转型企业高管可能面临战略执行与市场预期的双重考验。

此外,公司于2025年5月19日迎来25万股限制性股票解禁,涉及股权激励计划。这一举措或对二级市场情绪产生短期扰动,但华恒生物强调,解禁股份占总股本比例较低,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技术布局与行业突围路径

面对业绩压力,华恒生物正加速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2023年,公司生物法年产5万吨丁二酸项目实现量产,该项目被定位为破解“白色污染”难题的关键抓手。公司表示,丁二酸可推动下游PBS可降解塑料的规模应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助力“双碳”战略实施。

在主营业务结构上,氨基酸系列产品(含L-缬氨酸)仍占据69.29%的营收比重,维生素及生物基新材料单体合计占比约14%。公司计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例如,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对现有项目进行技改,旨在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线效率。

华恒生物在公告中多次强调“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战略定位。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其在生物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仍被部分机构看好。华安证券在2025年5月6日的研报中指出,关税调整可能推动公司PDO(1,3-丙二醇)产品的国产替代进程,若技术转化顺利,或为业绩修复提供新动能。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