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3日,美国微软公司表示,该公司将裁减不到3%的员工,影响约6000人,截至2024年6月,微软的全球员工总数为22.8万人,这意味着本次裁员将影响超过6000名员工。裁员范围将覆盖所有级别和地区。微软称,将在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市裁员1985人。
对于此次大规模裁员,微软给出的解释是将继续实施必要的组织调整,以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确保公司的成功定位,此次裁员与绩效无关。
上一次,微软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还是在2023年1月,彼时的裁员人数达到1万人,涉及HoloLens增强现实头戴设备部门及其他硬件项目。
4月9日,据商业内幕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正考虑进行新一轮裁员,最早可能在5月开始。当时消息人士称,微软一些团队的负责人正在专门讨论裁减中层管理人员,以及降低非程序员在项目中的比例。在微软内部,相关讨论的重点是降低一些团队的“PM比例”,也就是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与工程师的比例。例如,微软安全部门目前工程师与产品经理的比例约为5.5:1,而裁员的目标是达到10: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微软中国裁员的消息不断传来。
今年4月初传出微软已关闭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AI)内部实验室,标志着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大幅缩减。据消息人士称,该实验室专注于开发物联网和AI技术,在今年早些时候已停止运营。该实验室于2019年5月开业,旨在促进微软与上海浦东新区重要创新中心张江之间的合作。
4月7日一张显示“微软停止中国区运营”的邮件截图疯传,该邮件内容称:由于地缘政治及国际业务环境的变化,微软将调整其全球战略布局,并将于2025年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国区的运营。对此,微软中国方面在正式声明中回应了关于微软在中国停止运营的传闻。微软中国称:“有关微软将停止在中国运营的报道,信息不实。有关微创Wicresoft公司的业务和运营的任何问题应直接向他们咨询。”
此前,有微软内部人士提到此邮件为上海微创公司信息,文中提及的“中国区的运营”实际为微软的外包公司“上海微创软件公司”,而并非微软中国。据了解,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数字化转型服务商,2002年由微软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创办。
5月9日报道,又有网友爆料“上海微软大裁员”,网传消息称“部分员工获得 N+8 赔偿”、“某些老员工直接拿20个月的工资走人”。一般来讲,按照法律规定,裁员会给到N、N+1或2N的赔偿。所谓“N”,就是员工在单位工作的年数。如果员工在单位工作3年,那么被裁员时,其可能拿到相当于3个月、4个月或6个月工资的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