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西测测试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5月15日接待上海塔基东方加旺私募、成都金枫银帆投资、广东林锐基金、西安曲江祥汇私募基金、广东轩宇资管等10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西测测试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1人,为证券事务代表刘娜。调研接待地点为西安市高新区西太路526号公司会议室。
据了解,西测测试证券事务代表刘娜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公司是从事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产品检验检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具备 “一站式” 服务能力,在多地布局实验室,业务覆盖面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经过积累,多方面服务能力提高、行业享誉度增强,还通过加强各领域投入及产业链构建提升综合竞争力。
据了解,2024年公司业绩亏损,原因在于检测能力建设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人力成本上升,新设子公司处于运营爬坡期。公司积极布局商用飞机及低空经济领域检测服务,国家政策推动及相关产业发展将为其检测领域带来机遇。
据了解,公司检测业务投入大,营收规模扩大可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利润。电装业务完善“一站式” 服务链,当前处于市场拓展和服务优化阶段,随着利用率提升业绩有望改善,公司将持续优化商业模式和提升竞争力 。
调研详情如下: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刘娜女士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
沟通与交流,主要问答情况如下:
1、请介绍一下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是一家从事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产品检验检测的第
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电子
元器件检测筛选、电磁兼容性试验、同时开展检测设备的销售
以及电装业务。公司具备从元器件筛选、电装、环境与可靠性
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能力。拥有
CNAS、CMA 及其他开展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产品检验检测
业务的资质,取得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试验资格证
书,是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机载设备检测项目较为齐全的第三
方检验检测机构,近年来承担了多种型号军用装备、航天工程
以及民用飞机产品的检测试验任务。
2、公司目前在国内的布局如何?
公司目前在西安建立了两个实验室,分别是丈八二路环境
可靠性及电磁兼容实验室,西太路空天实验室及电装生产线;
还分别在成都、北京、武汉建立了实验室,业务区域基本完成
西北、西南、华北、华中的初步布局,业务覆盖面和行业知名
度不断提升。
3、公司之后的盈利有什么增长点?
公司是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产品检测项目较为齐全的第
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经过十余年的积累,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
务能力及技术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军工产品的
检测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其中电子产品检验检测、热真空等试
验等在服务规模、技术能力、人才积累等方面的行业享誉度不
断提高;同时,公司不断加大在电磁兼容性试验能力方面的建
设,采用国内、国际先进的设备构建了电磁兼容测试集群,技
术服务能力获得众多客户认可;在元器件检测领域,公司持续
加强在 DPA、芯片检测、国产化验证能力的投入,技术水平
进一步提高;以子公司吉通力电装业务为牵引,持续推进"一
站式"服务产业链构建,随着新模式的不断推进,不断提升公
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4、公司 2024年度业绩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2024年公司对标市场持续投入及前瞻性布局,但产能释
放存在时间差。为把握高可靠性产品检测市场机遇,公司本年
度持续进行检测能力建设,因相关资质认证周期较长,叠加下
游客户验证流程严格,导致当期产能利用率不足,规模效应尚
未显现;同时,公司持续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优化管理团队结
构,引进高级管理人员,人力成本阶段性上升。另外,新设子
公司北京西测及武汉西测处于运营爬坡期,协同效应尚未充分
显现。
5、公司对低空相关业务有何预期?
公司积极布局商用飞机及低空经济领域的检测服务。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位任务,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
信息通讯等产业优势。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
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4 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全国多地相继制定商业航天发展规划,部署一
批重大项目,加快完善产业布局。中国航空航天市场发展迅速,
在国防现代化、卫星互联网基建及低空经济爆发的三重驱动
下,商业航天领域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航天经济体之一。伴随
着国家鼓励发展的卫星产业、低空经济产业,为无人机、eVTOL
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相关的检测领域将受益于
上游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6、公司持续亏损的情况会持续多久?电装业务的情况能
否详细说明?
公司检测业务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设备及人员投入,营收规
模扩大将提高产能利用率从而实现收入增加,利润提升。电装
业务是补充公司的一站式服务链的重要举措,一站式服务模式
的建成,使公司具备从元器件筛选、电装、环境与可靠性试验、
电磁兼容性试验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能力,这一模式将为
航空、航天客户提供新的可选服务模式,继而解决客户质量、
效率、价格的核心痛点。目前各项能力建设、取证及客户验厂
工作陆续完成,处在持续拓展市场,提升服务质量的阶段,随
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公司业绩将有望改善。公司将不断优化
自己的商业模式,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