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物流服务平台闪送(FLX.O)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面临订单量持续下滑与业绩恶化的双重困境。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闪送完成订单量为5800万单,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6580万单环比下降11.8%,同比2024年同期的6930万单(季均水平)减少16.3%。收入方面,本季度营收为9.6亿元,同比下降13.5%,连续两个季度出现收入负增长;净亏损1030万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460万元,盈利状况由盈转亏。这一业绩表现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自2024年10月4日以每股16.5美元登陆纳斯达克以来,闪送股价持续低迷。截至2025年5月23日美股收盘,其股价已跌至2.34美元,较发行价累计跌幅达85.8%,市值缩水至约1.6亿美元。今年以来,股价跌幅超过70%,成为即时配送行业中表现最差的上市公司之一。市场分析认为,闪送股价暴跌与其未能兑现增长预期密切相关。尽管公司注册骑手数量从2024年6月的270万增至2025年3月的290万,服务覆盖城市达295个,但订单量与收入的下滑表明其规模扩张未能转化为实际业务增量。
市场竞争加剧被认为是闪送业绩恶化的核心原因。过去,闪送凭借“一对一急送”的差异化模式占据细分市场,主打文件、贵重物品等时效性强的配送场景。然而,随着顺丰同城、达达等竞争对手推出类似服务,闪送的护城河逐渐被侵蚀。例如,顺丰同城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27.1%至157.5亿元,其中非餐场景收入占比提升至40.6%;达达快送业务收入也因京东外卖订单增长而同比上升44.6%。相比之下,闪送业务场景单一的问题凸显,其收入高度依赖低频次、高单价的急送需求,而高频的餐饮外卖市场则被美团、京东等平台自有配送体系主导,导致其市场份额被挤压。
行业格局的变化进一步放大了闪送的困境。当前即时配送市场呈现“流量多极化”趋势,美团、京东、抖音等平台通过自建或合作物流体系争夺本地生活入口,而第三方服务商则需依赖巨头生态获取订单。例如,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已突破2000万单,达达作为其运力支撑获得稳定订单来源;顺丰同城则通过合作茶饮、商超等细分领域实现增长。闪送虽尝试与抖音生活服务等平台合作,但因缺乏独家绑定关系,订单增量有限。有机构指出,外卖大战推动的即时物流需求增长更多流向与巨头深度绑定的企业,独立第三方平台面临“站队”压力。
成本压力与内部矛盾亦对闪送构成挑战。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支出同比激增27%,其中研发费用增长38.8%,行政费用增长46.9%,毛利率则从8.7%提升至13.2%。
专家预测,AI调度优化、无人配送、全链路履约(仓储+拣货+配送)将成为行业趋势,而茶饮、医药、母婴等细分领域的即时零售需求增长迅猛。然而,闪送能否在竞争中突围仍存疑。业内人士指出,上市7个月以来,闪送未能向市场证明其差异化商业模式的潜力,若无法突破场景单一与成本高企的瓶颈,股价复苏将难以实现。与此同时,行业价格战持续,京东、阿里等巨头通过补贴压缩配送价格,达达等企业长期亏损的现状表明,独立平台需依靠资本耐力或生态协同才能生存。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