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7月1日 10:53,港股医药ETF(159718)多空胶着,最新报价0.84元。流动性方面,港股医药ETF盘中换手7.06%,成交1753.43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6月30日,港股医药ETF近1年净值上涨63.33%,近1月日均成交1.44亿元。规模方面,港股医药ETF近3月规模增长4966.70万元,实现显著增长。
消息面上,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推动创新药加快进入定点医药机构。鼓励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于药品目录更新公布后3个月内召开药事会,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药品配备或设立临时采购绿色通道,保障临床诊疗需求和患者合理用药权益。不得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等为由影响创新药配备使用。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和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受“一品两规”限制。
太平洋证券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受市场定价权资金变化所带来的增量影响,尤其是阶段性布局AI医疗及创新药的投资策略:创新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提升,数据和BD催化有望成为全年主线。在港股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双重提升的背景下,叠加4-6月的AACR、ASCO等会议集中发布数据,创新药biotech的催化剂事件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考虑到创新药biotech的IPO集中在2019-2021年,目前正处于其核心管线已充分验证、但第二梯队管线正在/即将读出概念验证(IPO时处于临床前或IND阶段,3-4年后出POC数据)的窗口期。
截至2025年7月1日 10:53,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上涨0.56%,成分股艾力斯(688578)上涨2.61%,惠泰医疗(688617)上涨2.22%,甘李药业(603087)上涨2.01%,海思科(002653)上涨1.61%,三生国健(688336)上涨1.53%。医疗创新ETF(516820)上涨0.57%,最新价报0.35元。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医疗创新ETF近3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1009.47万元净流入,合计“吸金”1740.42万元,日均净流入达580.14万元。
港股医药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医疗卫生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医药卫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信达生物(01801)、药明生物(02269)、百济神州(06160)、康方生物(09926)、石药集团(01093)、中国生物制药(01177)、京东健康(06618)、三生制药(01530)、翰森制药(03692)、阿里健康(00241),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44%。
港股医药ETF(159718),场外联接(平安中证港股医药ETF联接A:019598;平安中证港股医药ETF联接C:019599;平安中证港股医药ETF联接E:024544)。
医疗创新ETF紧密跟踪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从医药卫生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30只盈利能力较好且具备一定成长性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兼具盈利性与成长性的医药及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康德(603259)、恒瑞医药(600276)、迈瑞医疗(300760)、片仔癀(600436)、爱尔眼科(300015)、科伦药业(002422)、华东医药(000963)、新和成(002001)、长春高新(000661)、爱美客(300896),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3.62%。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