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央行买债倒计时!国债期货全线飘红,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成交额近25亿

2025-07-04 14:48:08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午盘,沪指涨近0.9%,深成指涨超0.4%,创业板指涨0.7%。

国债期货早盘收盘,30年期国债主连涨0.15%报121.25,10年期国债主连涨0.06%,5年期国债主连涨0.04%,2年期国债主连涨0.01%。

相关ETF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午盘跳水,微跌1个bp,成交额近25亿元,换手率超30%,该ETF近五日获资金净流入2.4亿元,备受市场关注。

相关机构发文表示,央行买债,主要是长期基础货币投放渠道。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2024年8月,央行正式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央行对于买卖国债的定位:一是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二是就长期国债收益率与市场加强沟通。从实际影响上看,后者逐渐淡化,而是主要作为货币投放渠道。

从历史上看,央行长期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演变路径为:外汇占款→降准→国债买卖。2014年之后外汇占款不再增加,不能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且当前降准空间越来越小,需要寻找替代性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从国际经验来看,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

因此,央行买债,定位是长期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在降准空间逐渐减小之后,重启买债或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央行长期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有两种:一是降准,二是买卖国债。央行买债,对债市和流动性的影响较为中性。

一方面,降准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对债市、流动性是利好;另一方面,降准的目的是补足货币缺口,此外降准之后还可能通过其他渠道回收流动性。

2024年央行买债影响明显,或受买债方式和预期导致2024年的央行买卖国债,对短端国债影响明显。我们认为,2025年5月12日开始大行买入3年以内国债,或为央行重启买债做准备。时间上,5月12日正好是5月7日金融三部门发布会之后的第一个周一,大行的行为或与5月7日央行政策变化有关。

截止6月,央行并未宣布重启买债。央行公告方式或发生变化,与买断式逆回购类似,改为“随做随公布”;而操作、公告的时点,或需要:

(1)政策层指导,比如,之后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央行公告买债、替代降准;

(2)收益率明显上行,央行公告买债安抚,类似2019年11月降息5BP。

对于债券市场,由于央行买债对流动性的影响整体中性,以及当前买债方式或发生变化,很难成为收益率向下突破的理由。考虑到当前债市明显拥挤,如果下半年经济并未明显下行,供给端变化物价或回升,对应债市收益率有望上行。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于2024年3月成立,是市场上仅有的两只场内超长久期债券ETF基金之一,跟踪指数为“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指数代码为“950175.CSI”。根据指数编制方案,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中,选取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国债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相应期限国债的整体表现,一般季度进行调整。久期约21年,对利率变动高度敏感,值得投资者关注。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