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16),A股涨跌互现,科创50指数ETF(588870)小幅飘红,换手率超9%同类领先,盘中持续溢价!资金积极布局,科创50指数ETF(588870) 连续5日获资金净流入,年内份额增长率超26%,持续领先同类!
消息面上,据报道,上交所近日要求会员券商做好科创成长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技术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上交所已向各市场参与人发布科创成长层相关市场接口及技术指南(正式稿)。
科创50指数ETF(588870)标的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寒武纪涨超5%,海光信息、澜起科技微涨。下跌方面,思特威跌超5%,金山办公、中芯国际微跌。
【7月投资环境如何?科技成长板块仍是市场长期主线】
中银证券表示,政策催化+业绩验证,催化结构性机会显著。2025年7月中至8月中旬的A股进入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叠加中报业绩密集披露期,市场预计将呈现结构性机会显著的特征。而进入7月下旬至8月中旬,需警惕几方面潜在扰动:一是中报业绩分化显著带来的扰动;二是美方重提8月1日大规模加征关税的威胁,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经济体税率或进一步上调,美德有效关税税率可能重回20%附近,全球贸易摩擦风险明显加剧。
当前市场核心驱动因素的两方面:政策方面,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重点关注促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政策落地;从基本面来看,企业盈利分化明显,中报业绩预期将成为关键变量。综合来看,科技成长板块在政策支撑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下,仍是市场长期主线,如AI算力、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具有长期发展潜力,依然是市场长期的热点,战略看好科技产业趋势的投资机会,建议紧扣业绩主线,精选高景气细分赛道,在控制整体风险的同时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
(来源:中银证券20250716《2025年7月月中科技金股投资组合报告》)
【科创板再添“前置工具”,助力IPO生态优化】
2025年7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预先审阅》(上证发〔2025〕87号)(下称为《指引》),即日起施行。该《指引》聚焦提升审核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重点服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特定情形下的科技型企业,明确允许此类企业在科创板IPO前,通过保荐人向上交所申请进行预先审阅。
中银证券认为,上交所试点“预先审阅”机制,强化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支持。
1)预审机制制度创新,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企业能力。从科创板设立初期的“咨询沟通机制”到此次制度化的“预先审阅机制”,监管逻辑已从“事后修正”向“事前指导”演进。
2)适用对象精准锁定,保障“硬科技”企业发展节奏。《指引》第三条明确指出,适用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者符合其他特定情形的科技型企业”。这一定位精准对接了当前政策支持方向,特别是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存在核心技术信息敏感性和披露窗口把握困难的问题。
3)衔接机制设计严谨,兼顾审慎性与高效性。若企业已按审阅意见完善申报文件,且无新增重大事项,上交所可不再进行重复问询,有效压缩正式审核时间。该制度在“前端缓冲”与“后端合规”之间实现了制度闭环,有助于监管效率提升与信息披露质量兼顾。
4)提升审核服务质效,稳步推进IPO分层审核机制建设。《指引》与高层在2025年6月陆家嘴论坛上提出的“科创成长层”制度相呼应,体现了注册制体系在审核服务上向分层、分级机制探索的重要方向。结合“预先审阅+成长层”的双层筛选机制,有望进一步丰富审核资源配置方式。
5)助力科创企业提速上市,提升券商投行前端服务价值。《指引》的正式落地,对于处于技术爬坡期、信息披露敏感性高的科创企业提供审慎透明的“试水通道”,有望加速相关企业IPO进程,缩短准备周期。对于券商投行业务有望提升项目储备量和审核效率。
(来源:中银证券20250715《科创板再添“前置工具”,助力IPO生态优化》)
20CM抓反弹,首选“硬科技龙头”科创50指数ETF(588870)!资料显示,科创50指数ETF(588870)跟踪科创50指数,囊括了科创板50只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龙头股,综合覆盖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和计算机等新质生产力板块。
科创50指数 ETF(588870)的管理费率低至0.15%,托管费率低至0.05%,为全市场费率最低档!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若盲目投资溢价率过高产品,可能遭受重大损失。换手率高意味着市场对此标的的投资分歧大,潜在投资风险较高。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科创50指数ETF(588870)属于较高风险等级(R4)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进取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