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主题基金又“热”起来了!7月以来,多只科技主题新发基金出现提前结束募集的情况。从ETF到主动管理型基金,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方向持续成为资金涌入的焦点。
今日(7月17日),沪指窄幅波动,创业板指震荡上涨。盘面上,人形机器人概念走强,中大力德涨停。截止午盘,人形机器人指数涨1.59%。另据Wind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板块中已有28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有22家公司预喜(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扭亏或减亏)。
截止7月17日午盘,涨幅超4%的机器人个股。
机器人方向为何能持续吸引市场关注?人形机器人板块中多数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喜的原因有哪些?科技主题基金未来投资前景如何?方正富邦基金经理李朝昱对「实战派预见2025」表示,机器人投资市场热度高企,二级市场上,含“机”量浓度较高的人形机器人基金业绩同样热度十足。据海通证券数据显示,由他管理的方正富邦信泓A近一年(2024.7.1-2025.6.30)收益率31.49%。
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元年,尽管二季度人形机器人板块走势震荡,但资本市场布局力度仍在加码,具身智能产业融资热度高企,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多路资金涌入。对于如何在人形机器人板块中挑选合适的个股,据李朝昱介绍,他的选股思路是“长期成长性+好的商业模式”。长期成长性更加关注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处于朝阳还是夕阳,这个行业未来的长期空间有多大,公司本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核心竞争力和产品是否支持公司可以保持行业的增速甚至快于行业的增速;好的商业模式主要关注模式的可持续性、毛利率、净利率、经营质量(ROIC,是否重资产,上下游话语权)等。
李朝昱认为,做研究和分析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因为我们投资的本质就是找到好的公司或者是能给我们带来长期稳定回报的公司,所以无论是什么行业,他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他就像一棵大树,最终的树根可能就是好的有回报的公司,但是不同的树枝就是不同的行业,他可能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路径,但是殊途同归。所以这种共同性就让我们可以在做分析研究的时候做到化繁为简。
而对于调仓换股的具体指标,他认为,最重要的核心还是公司本身的基本面情况,公司经营是否如预期的一样顺利,战略是否有变化,财务指标是否健康,新产品的研发推进等等;对于公司的基本面情况,一般会以季度为单位去分析决策。另外估值也十分重要,再好的公司也会有它的合理价格,一旦超出就会出现泡沫,这时候也会考虑做一些收益兑现;最后可能就是也会参考市场一个整体的情况,风险偏好,流动性等等的变化。
“伴随着市场牛熊的变换和经验的积累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多行业逐步加深研究之后,将它融入我的框架。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不同的树枝就是行业的特性,最终走到树根。举个例子,我框架里的优质公司,需要有好的盈利能力,这往往来自于产品的特异性或者说公司的壁垒,消费领域就是品牌,科技领域可能是技术,周期行业可能是资源,矿产。”李朝昱坦言。
虽然年初以来机器人板块经历了上涨下跌、反弹,期间受关税影响,Tesla人事调整等事件性因素波动比较大,但是行业本质的发展逻辑并没有改变,基本面景气度一直比较高,技术产品也在顺利迭代。行业层面,Tesla于近期发布Grok4,将大模型的智能水平再次推升至新的高度,并预备在后续搭载于Optimus之上,实现机器人与物理真实世界更好的泛化智能交互,这将使得Optimus距离量产又迈进了一大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也预判,人形机器人可能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之一,“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像汽车一样普及”;国内方面,宇树和智元相继公布订单中标,合计总金额超过1.2亿元,使得市场对于未来行业产销更加有信心,人形机器人行业已经从主题轮动逐渐向有订单落地和业绩驱动转化,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
中短期来看,李朝昱认为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快速上涨之后,机器人板块需要更多的冷静思考,未来需要工业场景订单的逐步落地和类似Tesla这种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产品成熟迭代才能形成新的向上的动力。
谈及人形机器人板块中22家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喜,据WIND Alice Chat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AI技术的发展,消费电子终端市场复苏态势明显,带动了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关节总成、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策在战略部署与专项支持方面形成合力,明确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升了创新资源配置与资本投入的精准性。
大客户合作:与头部战略大客户的合作,加速了高价值市场份额的渗透,带动了核心业务的出货量增长。
AI应用场景拓展:AI技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如AI眼镜、AI PC及AI陪伴型机器人等,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产能整合与运营效率提升:产能整合完成后,资源共享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下降,运营效率提升。
订单增长:大额订单的落地,提升了市场对机器人板块的信心,刺激了相关股票的价格上涨。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具有时效性,不构成投资建议。上文中提到个股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或未来投向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