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和路透报道,在美中将于周六开始谈判前,特朗普表示,考虑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并敦促北京进一步向美国商品开放市场。
“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听起来很合理!由斯科特决定。”特朗普周五早晨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所指的是财政部长贝森特。
他在另一条帖子中写道:“中国应该向美国开放市场——这对他们会非常有利!!!封闭的市场已经行不通了!!!”
贝森特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将于本周末在瑞士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展开会谈。
尽管特朗普曾表示愿意在某个时点降低对中国的关税,但他与顾问坚称,美国消费者愿意承受因贸易战导致的价格上涨和商品选择减少,以支持他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努力。

了解会谈准备情况的人士表示,美方设定的初步目标是将关税降至60%以下,他们认为中方可能会愿意做出对等回应。知情人士称,如果在为期两天的会谈中取得进展,这些关税削减最快可能在下周实施。
这些人士表示,这次会谈更可能是探索性地交换意见,倾向于表达各自的不满,而不是解决双方长期存在的问题。
局势仍不稳定,因此短期内关税是否真的会降低尚不确定。
知情人士还表示,美国希望中方取消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这些稀土用于制造磁铁,目前多个行业正因供应受限而面临冲击。在芬太尼问题上也已取得进展。
消息称,双方可能很快举行单独会谈,讨论减少中国出口芬太尼合成原料的问题,这种阿片类药物在近年导致美国吸毒过量死亡激增。
特朗普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美中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税已经高企,美国对许多中国商品的关税高达145%。即使紧张局势明显缓解,对美国消费者而言也难以真正减轻痛苦,尤其在今年夏季可能出现物价上涨和货架空置的背景下。
特朗普周四在宣布美英贸易协议概要时对记者说:“你不可能再加得更高了——已经是145%,所以我们知道它会降下来。我认为这个周末我们会与中国有一场很不错的对话。”
“缓和紧张、把这些关税降到应该在的水平,我认为这是斯科特·贝森特的目标。我也认为这是中国代表团的目标。”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总统希望的结果是,一个局势缓和的世界,我们可以重新接触彼此,然后共同达成一个重大协议。”
“我认为,双方都在努力在强硬姿态和避免被指责为全球经济衰退的责任方之间寻找平衡。”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事务专家斯科特·肯尼迪表示。
“中方对这次会谈设定了很高的门槛,但越来越明显的是,特朗普政府希望谈判,而中国不能永远拒绝。所以他们接受了这次很可能应视为‘前期谈判’的日内瓦会晤。”
到底谁主动
据路透引用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在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关税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曾悄然联系他的美国对口官员霍华德·卢特尼克,但被拒绝,原因是其级别不够。
特朗普一直在推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直接会谈,但中方公开表态称这不符合其一贯的做法,即先就细节达成一致,再由领导人签署协议。
知情人士表示,另一个影响中国立场的因素是特朗普在2月公开斥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北京担心美中领导人之间若出现未安排的敌对互动,习近平丢脸是无法接受的。
随着双方措辞变得缓和,中国决定派出副总理、习近平亲信何立峰参会。他的前任曾在2019年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知情人士表示,这一安排既满足了华盛顿希望与习近平直通高官展开实质性谈判的要求,又避免让中国领导人面临尴尬。
关于会谈地点,瑞士外交部表示,“在最近与华盛顿和北京的接触中,瑞士表达了希望在日内瓦为双方安排会议的意愿。”
中国官员对这次会谈的目标保持谨慎。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周四重申,中方呼吁特朗普政府取消对中国的单边关税,他表示,美国“需要展现出谈判的诚意,并准备纠正错误行为”。
据路透报道,三位了解北京想法的官员透露,随着中国的贸易伙伴开始与华盛顿进行协议谈判,中国官员在私下里越来越担心关税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孤立的风险。
中国企业内部传递出的困境信号是,难以避免破产,也难以找到替代美国市场的路径。
其中一名官员指出,中国企业之所以难以替代美国市场,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有限,对很多企业来说,这是几天或几周内就必须解决的生存危机。
此外,两名了解北京立场的官员表示,北京担心自己被排除在谈判桌之外,而越南、印度、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已开始与华盛顿展开谈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泓表示,如果美国下调关税,中国可能会做出对等回应。
“美方必须率先下调对中国的关税,因为贸易战是由美方发起的。”宋说,“如果美国把现有关税降到,比如说60%或更低,我相信中国会迅速采取行动,下调对美商品的关税。”
不过,他也表示,不太可能取消所有关税,因为美国多年来已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中国已不再抱有美国对华政策会改变的幻想。”
据路透报道,中国内部已将这次会谈从更高规格的定位下调为普通会议,反映出中国认为此次会谈主要是了解华盛顿在反复表态之后的真实诉求和底线。
不过,一名官员称,中国可以动用其多样化的工具箱,比如效仿亚洲邻国提出购买更多美国液化天然气。
还可能包括购买农产品,类似特朗普第一任期在2019年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当时北京承诺两年内增加32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采购。
虽然像取消对来自中国的800美元以下包裹的“最低限额”免税政策,以及TikTok出售问题也可能出现在谈判议题中,但中国官员表示,这些不会是本周末谈判的核心。
共存还是脱钩
据路透报道,美方在4月底寄给中国的一封信件,概述了特朗普希望中方在芬太尼问题上采取的措施。路透社查阅的这份文件引发中方不满,因为它引用了一份国会报告,称中国通过对出口商的增值税退税直接补贴芬太尼前体的生产。
这封信寄送至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和公安部,要求北京将打击芬太尼前体的内容登上《人民日报》头版;通过“党内渠道”向党员传达类似信息;加强对某些特定化学品的监管;以及深化执法合作。
两名了解中方反应的官员称,尤其是前两项内容被认为“傲慢”,因为中方认为这属于美国在干预中国的党内治理。
一名人士称,芬太尼问题将出现在日内瓦的会谈议程中,美方将以这四项要求作为谈判开场内容。一位熟悉这封信的美方官员表示,特朗普政府只是希望中国阻止芬太尼前体流向贩毒集团。
谈判的复杂性还在于,特朗普政府排除了许多此前负责与中国接触的美国驻华使馆官员。两名知情人士称,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下周将抵达北京,但曾在拜登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中国事务高级官员的副馆长萨拉·贝兰本周已被免职。
这些动荡导致美方对自身提出的诉求缺乏内部协调。据了解中方思路的官员称,日内瓦会谈前,中方与美国使馆的接触几乎没有。
尽管本周末的会谈预期有限,但它们能够举行本身就带来了一些乐观情绪。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和中美经济关系专家斯科特·肯尼迪表示:“美中必须找到共存的方式,否则将走向脱钩,而这将对全球经济和世界秩序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不能低估这场谈判的重要性。”
他补充说,这次会谈只是一个长期过程的开始,使这个周末成为“一万里旅程中的建设性小步”。
特朗普政府目前寻求的缓和措施,基本是回到他4月2日宣布所谓“解放日”时征收的关税水平。那次关税出台曾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并迅速引发北京的反制升级。
4月2日宣布的对中国商品征收的34%“对等”关税,是在特朗普第二任期最初几周因芬太尼问题而加征的20%关税基础上叠加的。此外,还有他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5%关税。
也就是说,即使美国恢复到4月初的关税水平,部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时仍将面临高达79%或更高的关税。
“即使关税减半,仍远高于历史上的任何水平,”前美国资深贸易谈判代表、现任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顾问温迪·卡特勒表示,“这将严重限制贸易。”
彭博经济研究的计算显示,美国对中国及其他国家加征的现有关税,使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上升了超过20个百分点,达到23%。如果把对中国的关税恢复到4月2日公布的34%,则平均关税上升幅度将降至12.6个百分点。
但这依然将是自1930年以来美国征收的最大幅度关税上调,也将使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周围筑起一道极高的关税壁垒。无论如何,经济痛苦仍将持续。
彭博经济研究估算,按现行税率计算,关税将在两到三年内使美国GDP减少2.9%,核心价格上涨1.7%。即使将关税减半,对经济的拖累仍将显著,尤其是考虑到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已出现萎缩。
其他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企业为了应对新关税加快库存积累,为短期内缓解冲击提供了一定缓冲。3月贸易逆差创下新高,显示企业加紧进口,积累库存缓冲。
对中国而言,关税很可能加剧了自2023年12月以来最严重的制造业萎缩。尽管4月出口数据好于预期,但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贸易战的影响预计将从本月起进一步加剧。
即使未来几天达成削减关税的协议,也不意味着美中正朝着全面解决贸易分歧的方向迈进。贝森特上月在摩根大通主办的一场闭门会议中表示,他认为与中国达成协议可能还需要两到三年。
在本周国会听证会上,贝森特被问及与中国的谈判是否已经进入深入阶段。他回答:“我们是从周六开始,我认为这正好说明还远没到深入。”
长期过程
“通过这次会谈,我们将看出美国是否真的认真并准备好进行有意义的谈判,”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但谈判一旦开始,将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这只是开始,不要过于乐观。”
双方都有理由对对方持怀疑态度。中国希望美国关税能回到4月之前的水平,但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准备这样做。特朗普周四与英国公布的初步协议中,仍对英国进口商品保留了10%的附加税,尽管英方做出了一些让步。
而从美方角度来看,中国是否愿意进行结构性改革,如取消工业补贴和其他华盛顿长期要求的措施,仍不明朗。
双方似乎也都认为自己在这次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增加了误判的风险。美方官员坚信中国经济受到的打击更大,而中方官员则注意到特朗普支持率下滑、4月市场剧烈波动迫使他取消部分新关税。
事实上,双方都非常关注国内舆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内面临强烈的爱国呼声,要求他抗拒美国压力;而特朗普则有在遭遇羞辱时反击的历史。
“达成协议的障碍在于两位领导人的自尊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长期研究中国事务的学者安德鲁·科利尔说。
“对特朗普来说,是他向政治基本盘许诺要通过关税‘解决’贸易逆差,”科利尔道,“习近平则仍在控制军队,持续的反腐运动已表明这一点。他也必须向政治局中的强硬派证明,他不会向美国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