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英伟达黄仁勋:重塑制造业、引领AI革新,美国正走在正确的路上

2025-07-15 00:11:39
琳琳总总
商务主编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1 3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表示,美国推动科技制造业“再工业化”是正确之举,强调本土制造不仅对经济有利,也有助于社会稳定。他认为,减少对台积电等海外芯片制造的依赖,是出于国家安全与技术独立的考虑。对于AI带来的就业冲击,黄持乐观态度,认为AI会创造更多新岗位,提升社会整体效率。他同时回应了关于AI伦理的担忧,强调AI发展初期存在“边界问题”属正常现象,呼吁建立全球安全标准。他预测AI未来将在医疗、科研及机器人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人类福祉的重要工具。

在AI芯片风头最劲的英伟达CEO黄仁勋看来,美国正走在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上——重振本土制造业,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链中的重新布局。近日,黄仁勋在接受CNN专访时表达了他对“再工业化”的强烈支持,并分享了他对AI技术、伦理以及未来应用的深刻洞察。

重建美国制造:不仅是经济考量,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制造的激情、技能和工艺,是国家稳定与成长的基石。”黄仁勋表示,美国当前在产业链中“缺失了一整段制造能力”,尤其是在半导体、智能设备等关键科技环节上,过度依赖海外,风险日益加剧。

他认为,投资本土制造,不仅能带来经济增长,更为广大普通劳动者创造了无需博士文凭也能拥有体面生活的机会。“制造本身是一种价值,它让人们有能力过上美好生活、有尊严地工作。”

减少对台依赖,美国要有自己的“芯”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台积电(TSMC)主要位于台湾,而地缘风险始终是悬在全球科技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此,黄仁勋强调:“如果美国能够打造完整的本地制造生态,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能减轻对台湾的战略压力。”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早在任内便启动了一系列制造业回流政策,包括对部分高科技产品加征关税、引导芯片企业在美国本土投资。台积电也在特朗普任期内宣布将至少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制造基地。

AI对工作岗位的冲击与再创造:变化不可避免,但前景乐观

AI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推动技术繁荣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取代人类工作”的担忧。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约41%的雇主表示到2030年可能因AI自动化而裁减部分岗位。

但黄仁勋对此并不悲观:“每一个人的工作都会受到AI影响。有些岗位会消失,但也会创造更多新的岗位。”他希望这种技术带来的效率红利,最终能够“提升整个社会”。

在英伟达内部,他甚至已“半强制”要求工程师和芯片设计师使用AI工具。“我们不仅要开发AI,更要依靠AI工作。”这是他对未来工作方式的清晰判断。

AI伦理:技术未成熟时的“边界焦虑”不应否定长期价值

随着生成式AI工具(如OpenAI的ChatGPT与马斯克旗下的Grok)逐步走向大众,关于内容安全和伦理的讨论也愈发激烈。尤其是在近期Grok因“政治不正确”而生成了反犹仇恨言论后,AI的“可控性”再次被质疑。

对此,黄仁勋表示理解,但他认为:“这只是技术初期的磨合阶段。”他指出,多数AI系统是“互联协作”的,会使用其他AI工具来校验数据与事实,只要全球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这些“早期波动”并不会影响AI的长远价值。

“我们确实会经历一些挑战,也会出现问题,但整体上AI将带来压倒性的正面影响。”

AI应用的未来:不只是聊天工具,更是治病救人的科研助手

AI的潜能远不止生成文本与图像。在医疗和科研领域,黄仁勋看到的是一场即将到来的“知识革命”。

通过让AI模型“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化学分子间的复杂互动,不仅可以加快药物发现的速度,还能提升人类对疾病本质的理解。“未来,我们会拥有AI科学家助手,一起攻克所有人类疾病。我相信,那一天并不遥远。”

从生成文本到生成动作:下一代AI模型将进入物理世界

黄仁勋还透露,目前已有AI系统可生成视频内容,未来将发展出“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也就是让AI“看得懂”、“听得懂”并“动得了”。

他举例说:“今天的AI可以生成‘拿起玻璃杯’的视频,下一步就是让机器人真的做到这一动作。”这不仅需要语言理解能力,还要精准的感知与执行机制。黄预计,这类技术将在未来3到5年内广泛落地。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