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AI云收入大涨42%、获全球顶级投行爆买,百度迎“主升浪”?
go
lg
...
AI驱动增长的逻辑逐渐强化成行业共识,
微软
Azure
、亚马逊AWS、谷歌云、阿里云等主流厂商今年一季度财报就是验证。在多数表现普遍好于市场预期背景下,百度智能云本季表现依然显得格外亮眼。 今年一季度,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速飙升至42%,同期谷歌云是28%、
微软
Azure
是20%、阿里云是18%。另外,受Deepseek等开源AI大模型影响,算力等基础资源被大量盘活,由于云业务具备规模效应,使得主流厂商利润率提升也成为趋势。目前云厂商总体仍处于投入阶段,不过百度智能云已实现盈利,且目前的利润率水平,在国内云厂商盈利普遍不佳的市场环境中应算是一股清流。 百度智能云延续高增长的背后,也正是各行各业加速上云的体现。 根据最新招投标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大模型相关项目招投标规模就呈现爆发式增长:中标项目总数达505个,项目总金额突破24亿元大关,达到24.67亿元,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较2024年同期均实现近9倍的增长。 而百度智能云以19个中标项目、4.5亿元中标金额继续领跑整个行业,两项核心指标在通用大模型厂中均位列第一,市场领先优势显著。第一季度,百度智能云的“朋友圈”还在继续扩大。百度智能云中标的大模型项目几乎全部来自央国企客户,如招商局集团、中国安能集团、招商银行、上海黄浦科创集团等知名央企,主要涉及能源和金融等行业。 Deepseek等AI大模型客观上确实带动了算力等需求快速扩张,但大模型平权也加剧了云厂商之间的竞争,过去这一年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便是体现。而价格战虽有短期内扩大市场份额的效果,但长远来看,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持续发展,并最终获得成功。 百度智能云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根本上是因为模型、平台、技术架构等各方面都能打。 在模型方面,百度在40天内连发了4个大模型,不仅实现了性能在多模态理解和推理能力上全面超越同级竞品,且凭借端到端技术优势将推理成本和调用价格拉到新低。 同时,百度通过MaaS平台(千帆大模型平台),向开发者提供丰富且极具性价比的模型资源和开发工具。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国内外上百个主流大模型,且具有超高性价比,例如近期接入的DeepSeek的R1和V3模型,推理价格最低至DeepSeek官方定价的30%。目前,千帆已经帮助客户精调了3.3万个模型、开发了77万个企业应用。 此外,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还在本季全面升级,增加扩展的模型库和更全面的工具链,支持多模态模型和深度思考模型的训练、精调,以进一步促进AI应用的开发。 也就是说,对开发者和企业甚至个人用户来说,百度智能云“好用不贵”。这是其关键优势所在,根本上源自于:百度在技术架构层面的完善与成熟。 作为全球少有的具有全栈AI能力的公司,百度自研的四层AI架构(云、深度学习框架、模型、应用)和端到端优化能力,让其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模型的高可靠性、安全性与高性能。为了解决算力供应和大模型成本问题,万卡集群成了一张关键的牌。 而百度从去年落地国内首个昆仑芯万卡集群,到近期国内首个三万卡集群的落地,正是百度全栈能力的集中呈现,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AI时代最迫切的算力需求,更意味着中国在超大规模智算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验证了国产AI芯片在超大规模集群环境下的稳定性和综合能力。 像建设这种规模的训练集群,从硬件到软件的技术挑战是全方位的。在这背后,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可谓居功至伟。该平台在万卡集群上实现了99.5%以上的有效训练时长,将两种芯片的混合训练折损率控制在5%以内。 目前,百度已明确下半年将发布下一代模型,并保持资本支出同比增长,显示出其对未来长期收益的看好。 02 无人车加速出海,形成估值新支点 1)全球无人车“提速”,百度Apollo GO抢滩海外 在经历一轮洗牌和“去弱留强”之后,全球Robotaxi的场子又热起来了。 国内市场,百度“萝卜快跑”全球出行服务加速增长带动了资金对于自动驾驶、网约车等主题的追捧热情,再到今年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国内自动驾驶厂商纷纷踏出国门,奔向海外市场。 海外同样蠢蠢欲动,特斯拉、Waymo亦动作频频——去年10月特斯拉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并暗示将于今年6月1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上线,再到今年初特斯拉FSD正式入华;Waymo则在近期与丰田达成合作,将开赴东京,还宣布了2000辆的全球增产计划。 可见,行业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运动正全面展开,表明行业对于Robotaxi商业化提速已形成共识。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同比增近30%达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97%,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2738亿美元。 而在全球三大汽车主力市场中,美国起步早,但商业化发展较缓,中国的潜力备受看好。例如,高盛在近日发布《China’s Robotaxi market-the road to commercialization》报告中,随着消费者接受度在一线城市的提升、人力司机供应趋紧以及政府和保险行业的助力,Robotaxi成为自动驾驶技术最早且最显而易见的商业化路径之一,并预计中国Robotaxi市场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十年间增长757倍。 而目前在国内市场,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应是该领域商业化进展最快的厂商。现已中国十余个城市落地。据财报披露,到今年5月,“萝卜快跑”一季度自动驾驶订单量超过140万单,同比增长75%,累计订单量突破1100万单。 今年3月底以来,“萝卜快跑”先后开赴中东(迪拜、阿布扎比),落子香港,并挺进欧洲(瑞士、土耳其)。“萝卜快跑”长途奔袭海外的背后,百度借助“Robotaxi”之风重塑其全球自动驾驶版图的意图显而易见。 2)百度技术和成本双优,盈利拐点临近 若放眼目前整个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头部效应越来越强,且主要由中美两国公司引领,而真正实现规模化运营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根据“木头姐”的ARK发布年度科技趋势与投资展望报告《Big Ideas 2025》,全球仅Waymo、特斯拉与百度实现了L4级别的落地商用,百度是唯一一家来自中国的代表。 登上全球舞台的“萝卜快跑”有何优势?中国玩家能否在全球市场延续“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新叙事? 当前,Robotaxi的规模化核心在于成本优化。当前单车硬件成本约4万美元(含激光雷达、域控制器等),高盛预测至2035年将降至3.2万美元,降幅达20%。以百度第六代无人车为例,其成本较前代降低60%至2.9万美元,比特斯拉低30%,是Waymo运营成本的1/7,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强。算法层面,基于“世界模型”的强化学习技术,正在替代传统人类驾驶数据训练模式,显著降低研发边际成本。 除此之外,百度在这个赛道上深耕十多年,有规模化的数据、扎实的技术和强大的安全性作背书。例如,“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就全面应用了“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产品+安全架构”的方案,通过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确保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水平接近国产大飞机C919。数据表明,萝卜快跑出险率仅相当于人类司机的十四分之一,无人驾驶比人开车安全10倍。 尽管Robotaxi行业处于早期阶段,但高盛已看到其盈利潜力。百度“萝卜快跑”也在向盈利迈进。百度预计其在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并计划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将为无人驾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牵手”神州租车,自动驾驶汽车租赁服务全球首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百度Apollo与神州租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汽车租赁服务,以撬动更大的蓝海市场。 据IHS Markit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2.25万亿元,其中Robotaxi占比或达60%。由于共享出行被视为Robotaxi的未来,与车厂、运营商等第三方合作就成了百度Appollo GO这类厂商获取先机、快速变现的一条捷径。 不难预见,伴随百度无人车的商业化新拐点到来,估值新支点也将随之形成。随着百度无人驾驶商业化版图持续扩大,也将与云业务形成持续的正反馈,有利于进一步打开估值上行空间。 03 尾声 看到这里,想必各位已经明白,眼下的百度为何让全球金融资本如此兴奋了吧。 经过多年投入,百度终于是“苦尽甘来”了——云和无人驾驶正迎来收获期,正快速成长为百度AI应用战略的“双引擎”,本季财报就是一次印证,也会是一次对于市场信心和估值的“启发教育”。当然,百度还在持续加强对AI的投入,巩固自己的AI优势。 受AI驱动,百度的核心应用也被激活。财报显示,3月百度APP的MAU同比增长7%达7.24亿。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应用正在冒头,例如,百度文库AI月活用户达9700万;百度网盘月活用户超2亿,AI月活用户超8000万。另外,百度还有心响(通用Al智能体)、秒哒(零代码编程工具)、文心快码(智能编码助手)等各种应用,各赛道都有布局。 多元的应用形态,既能丰富百度搜索的内容生态,未来也有可能跑出Super APP。 例如,从年初到4月,百度AI生成的数字人视频增长超30倍;一季度,智能体为客户创造的收入同比增长30倍。李彦宏透露,计划推出下一代超逼真数字人并将其投入到业务中。 总而言之,AI不仅提振了百度短期业绩,也为长期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这些华尔街巨鳄此时愿意斥巨资押宝百度,在很大程度上也预示了其对于百度长期回报的乐观预期。(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5-22 18:19
营收首破10亿!Snowflake AI驱动股价上扬,唯面临微软及谷歌的激烈竞争
go
lg
...
ake面临着来自Databricks、
微软
Azure
Synapse、谷歌BigQuery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商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微软近期大力推广其Fabric数据产品套件,对Snowflake构成了直接压力。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05-22 16:17
微软
Azure
暗战升级:宁可引入马斯克Grok 3 也不向谷歌、Anthropic低头
go
lg
...
TradingKey - 微软(MSFT)在本周一的Build 2025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xAI的Grok 3和Grok 3 mini大模型接入Azure AI Foundry平台,供开发者和企业客户使用。 微软称,xAI的Grok 3和Grok 3 mini大模型将登陆微软的Azure AI Foundry平台,这些模型也为马斯克旗下X上的聊天机器人提供支持。尽管此前该机器人因传播争议内容引发关注。 同时微软还将欧洲AI初创公司Mistral和BlackForestLabs的模型纳入Azure平台,进一步丰富其AI工具库,用户可选择的模型数量突破1,900种。微软强调,未来将持续引入热门模型以满足企业定制化需求。 尽管引入多家模型,但微软未纳入Alphabet与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的模型。分析人士指出,微软通过开放生态与工具链整合,正试图在AI基础设施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但跨平台兼容性仍是长期挑战。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05-20 16:47
马斯克在微软开发者大会上谈人工智能,微软宣布将Grok引入Azure平台
go
lg
...
。 Azure AI Foundry是
微软
Azure
中的一个平台,旨在帮助开发人员构建、定制和管理AI应用程序和代理。它包括OpenAI的GPT-4、Meta的Llama 3、Mistral模型,以及微软自己的小型语言模型(SLM),包括Phi-3。 在周一的大会上,马斯克和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一起出现在了预录的视频片段中。如果马斯克和纳德拉之间有任何紧张关系,那么在这段视频中并没有显露出来。 纳德拉一开始就提到了马斯克早期与微软的关系,提到了他作为Windows开发人员和微软实习生的经历,并指出他对PC游戏一直充满热情。马斯克回顾得更远,回忆起在转向Windows之前在DOS上编写游戏的经历。纳德拉还回忆了之前与马斯克关于活动目录等技术话题的谈话。 以下为马斯克讲话的要点: 1、关于Grok的核心架构:马斯克在视频中表示,Grok“试图从基本原理出发进行推理”。他解释说,这意味着寻求“基本真理”,将“事物归结为最有可能正确的公理元素,然后从那里进行推理”。 他把这种方法比作在所有推理中应用“物理工具来思考”,目标是“以最小的错误达到真理”。 2、关于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是马斯克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他强调这与透明度和完整性密切相关。他的结论是:“诚实是上策。这真的是为了安全。” 虽然他承认“我们已经并且将会犯错误”,但他强调了快速纠正和持续输入的重要性:“我们非常期待来自开发者社区的反馈。” 让AI扎根于现实:马斯克说,Grok背后的一个核心原则是,智能必须扎根于物理世界。“物理是定律,其他一切都是建议。” 他还说,“我见过很多人违反人为法则,但我还没见过有人违反物理定律。”他认为,这种基础对于确保AI模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关于真实世界的测试和部署:马斯克强调了真实世界的用例如何验证Grok的性能。 “汽车需要安全、正确地驾驶。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需要完成它被要求完成的任务。这些对于确保模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他指出,Grok已经证明“在客户服务等方面非常有帮助”,并将其描述为“无限耐心和友好……你可以对它大喊大叫,它仍然会非常好。” 关于Grok目前的表现和未来展望:马斯克表示,Grok“在SpaceX和特斯拉已经做得相当不错”,尤其是在客户支持方面。 展望未来,他表达了扩大业务范围的愿望:“我们期待向其他公司提供这种服务。”他最后对开发者说:“告诉我们你想要什么,我们会实现它。” 较早时,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通过视频直播与纳德拉进行了对话。他们讨论了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软件开发,并讨论了人工智能工具如何变得更像可以承担复杂编码任务的有用团队成员。奥特曼说,人工智能模型正在迅速改进,越来越善于理解不同类型的输入,并能更顺利地与其他工具合作。 上周有报道称,微软和OpenAI正在重新谈判双方数十亿美元的合作关系。谈判进行之际,OpenAI正在推进企业重组,将其营利性业务转变为一家新的公益公司,但仍由非营利母公司控制。
lg
...
金融界
05-20 08:06
CoreWeave宣布200亿至230亿美元AI投资,盘后股价跌近8%
go
lg
...
finiBand网络技术,竞争对手包括
微软
Azure
、亚马逊AWS和谷歌云。2024年,CoreWeave营收增长超700%至19.2亿美元,其中微软贡献了62%(web:8,10⁊)。与OpenAI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但高依赖单一客户(微软)及芯片供应瓶颈构成风险。 投资风险与未来展望 CoreWeave的激进扩张策略在AI热潮中抢占先机,但高资本支出和债务负担带来挑战。2024年公司通过股权和债务融资超145亿美元,包括75亿美元债务和11亿美元股权融资,估值达230亿美元(web:1,9⁊)。然而,2025年资本支出相当于4倍年营收,叠加高利率贷款(年化利率约14%),可能压缩利润空间(web:24⁊)。X平台用户担忧,若GPU价格下跌或AI需求放缓,CoreWeave可能面临财务压力(post:6⁊)。尽管如此,其与OpenAI和微软的长期合同为增长提供保障,IPO后估值可能达260亿至320亿美元。投资者需权衡AI热潮的潜力与高杠杆风险。 编辑总结 CoreWeave的200亿至230亿美元投资计划彰显其在AI基础设施市场的雄心,Q1营收超预期推动股价盘中飙升,但高资本支出和亏损引发市场担忧,导致盘后大跌近8%。公司在英伟达支持下快速扩张,与OpenAI和微软的合作巩固了市场地位,但高债务和单一客户依赖构成风险。AI热潮为CoreWeave提供增长机遇,但投资者需警惕芯片供应瓶颈、利率压力及潜在需求波动。即将公布的美国PPI和零售销售数据可能进一步影响市场情绪。 名词解释 CoreWeave(CRWV):AI云服务提供商,专注GPU计算租赁,2025年估值约230亿美元,纳斯达克上市。 英伟达H100/Blackwell GPU:高性能图形处理单元,广泛用于AI训练和推理。 调整后EBITDA:扣除非经常性项目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衡量企业核心盈利能力。 受注残高(RPO):已签订但尚未确认收入的合同总额,反映未来收入潜力。 InfiniBand:高性能计算网络技术,CoreWeave用于优化AI数据中心。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5月14日:CoreWeave宣布200亿至230亿美元AI基础设施投资计划,Q1营收9.816亿美元,盘后股价跌近8%。 2025年3月27日:CoreWeave上市,成为首家纯AI公司IPO,估值达260亿美元。 2025年3月10日:CoreWeave与OpenAI签订119亿美元合同,OpenAI获3.5亿美元股权。 2025年1月21日:特朗普宣布5000亿美元AI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涉及CoreWeave等企业。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4.6%,市场担忧财政赤字。 国际知名投行及专家点评 Dan Coatsworth,AJ Bell投资分析师,2025年5月14日:“CoreWeave的高资本支出可能限制短期盈利,投资者需谨慎对待其估值溢价。” Michael Feroli,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5月14日:“AI热潮推动CoreWeave增长,但高杠杆和单一客户依赖可能放大财务风险。” Brad Marshall,Blackstone全球私募信贷主管,2025年5月14日:“CoreWeave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地位无可争议,但其债务结构需更透明。” Laura Martin,Needham & Company分析师,2025年5月14日:“CoreWeave的OpenAI合同提振了收入预期,但GPU供应瓶颈可能拖累扩张。” Mark Zandi,穆迪分析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5月14日:“AI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将持续,但CoreWeave的高支出需匹配市场需求,否则将面临调整。”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5-16 00:11
微软
Azure
领跑云计算市场:超越AWS与谷歌云,增长34%
go
lg
...
k.com 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
微软
Azure
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展现强劲势头,市场份额达25%,较2024年同期的24%进一步提升。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数据,亚马逊AWS以31%继续领跑,谷歌云以11%位列第三。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1%,达到760亿美元,显示市场持续扩张。Azure的营收增长率达34%,超越AWS的17%和谷歌云的35%,成为本季度亮点。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Azure的优异表现不仅得益于人工智能(AI)需求,还与非AI业务的强劲增长密切相关。 Azure与AWS及谷歌云对比
微软
Azure
在本季度实现34%的同比增长,智能云业务(包括Azure及服务器产品)总收入达267亿美元,年化收入超1070亿美元。亚马逊AWS收入为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低于预期(17.4%)。谷歌云收入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5%,但总规模较小。以下为三者关键指标对比: 指标
微软
Azure
亚马逊AWS 谷歌云 2025年Q1收入(亿美元) 267(智能云) 252 114 同比增长 34% 17% 35% 市场份额 25% 31% 11% AI贡献(百分点) 16 未披露 未披露 增长驱动因素
微软
Azure
的增长主要由非AI业务驱动,包括企业客户加速向云端迁移、数据服务需求强劲以及云原生计算的增长。杰富瑞分析师Brent Thill指出,云迁移需求加速、数据服务增长以及非AI业务的执行力提升是核心因素。AI业务贡献16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的13个百分点有所提高,但非AI业务的强劲表现更为突出。瑞银分析师Karl Keirstead强调,Azure从大型企业工作负载(如SAP、Oracle、VMware)的迁移中获益显著。此外,OpenAI的深度合作及中小企业客户增长进一步巩固了Azure的市场地位。 专家与企业领袖言论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2025年4月财报电话会上表示:“Azure的增长得益于企业客户对云迁移和AI服务的强劲需求,我们的生态系统整合为客户提供了无缝体验。”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2025年5月财报会上称:“AWS在AI领域的投资正在加速增长,尽管短期内未能完全达到预期,但我们对长期前景充满信心。” 编辑总结
微软
Azure
在2025年第一季度以34%的增长率领跑云计算市场,超越亚马逊AWS和谷歌云,显示其在非AI和AI领域的双重优势。企业云迁移、数据服务需求以及与OpenAI的深度整合推动了Azure的市场份额提升。AWS虽保持市场领导地位,但增长放缓引发投资者担忧。谷歌云凭借35%的高增长率表现亮眼,但规模较小,难以撼动前两者地位。未来,Azure需持续优化AI与非AI业务的协同效应,以巩固其竞争优势,而AWS和谷歌云则需加大投资以应对挑战。 名词解释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按需计算资源(如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的服务模式,通常采用按使用量付费的计费方式。 Azure:微软推出的云计算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及软件即服务(SaaS)。 AWS: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广泛的计算、存储和数据库服务,是全球市场领导者。 2025年大事件 2025年4月30日:微软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Azure同比增长35%,其中16%来自AI服务,智能云业务收入达267亿美元。来源:微软财报 2025年3月15日:亚马逊宣布AWS投资1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Anthropic的合作。来源:亚马逊官方公告 2025年2月10日:谷歌云与一家欧洲银行达成10亿美元云服务合同,加速金融行业云迁移。来源:谷歌云新闻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2025年5月,杰富瑞分析师Brent Thill表示:“Azure的34%增长显示其在非AI领域的强劲执行力,企业云迁移和数据服务需求是主要驱动力。”来源:杰富瑞研究报告 2025年5月,瑞银分析师Karl Keirstead称:“Azure从SAP和Oracle等大型工作负载迁移中获益显著,其与OpenAI的整合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来源:瑞银研究报告 2025年4月,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eith Weiss表示:“微软的生态系统整合使其在企业市场更具吸引力,AWS需加速AI创新以保持领先。”来源:摩根士丹利市场分析 2025年3月,高盛分析师Tina Bell指出:“AWS的增长放缓反映了市场对AI投资回报的短期担忧,但其市场份额仍具优势。”来源:高盛行业报告 2025年2月,伯恩斯坦分析师Mark Moerdler称:“谷歌云的高增长率令人印象深刻,但其规模和盈利能力仍落后于Azure和AWS。”来源:伯恩斯坦研究报告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5-08 00:10
OpenAI与微软谈判:利润权换股权,2030年后技术访问权成焦点
go
lg
...
度关注,因其可能影响AI行业竞争格局及
微软
Azure
云服务的市场地位。 谈判细节 OpenAI提议微软放弃现有利润分成机制,换取传统股权,以符合投资者对常规股权结构的偏好。据《金融时报》,微软目前享有OpenAI营利子公司高达75%的利润分成,直至回收130亿美元投资,且持49%股权(直至AGI达成)。OpenAI计划取消投资回报上限,并将非营利部分估值定为300亿美元。微软则寻求延长对OpenAI技术(如ChatGPT、GPT模型)的访问权至2030年后,特别是在AGI可能实现的情况下。以下为双方谈判核心要点对比: 谈判焦点 OpenAI立场 微软立场 股权结构 利润权换传统股权 保留高股权比例 技术访问 未明确长期承诺 2030年后继续访问 云服务 探索Oracle等替代供应商 维持Azure独家地位 利润分配 取消75%利润分成 保留部分利润权 战略影响 OpenAI的营利化转型旨在筹集更多资金应对AI研发的高成本(2024年亏损50亿美元,预计2029年首次盈利)。放弃非营利控制可能使其更像Anthropic和xAI等竞争对手,但也引发了AI安全社区对其使命偏离的担忧。微软若同意利润权换股权,可能面临短期收益减少,但长期股权增值潜力更大。微软对2030年后技术访问的坚持反映其对Azure生态和AI产品(如Copilot)的战略依赖。OpenAI与Oracle等其他云供应商的合作则可能削弱微软的独家地位,引发市场竞争加剧。谈判还需通过加州检察长办公室的批准,增加了不确定性。 专家与领袖言论 萨蒂亚·纳德拉(微软首席执行官)在2024年10月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们与OpenAI的合作对双方都极为有益,微软将继续投资并确保Azure支持OpenAI的创新。” 萨姆·奥特曼(OpenAI首席执行官)在2025年3月接受采访时称:“重组是为了让OpenAI在AI竞赛中保持领先,同时确保技术惠及全人类。” 编辑总结 OpenAI与微软的谈判围绕利润权、股权及2030年后技术访问权展开,反映了两者在AI行业控制权与收益分配上的博弈。OpenAI推动营利化以筹集数百亿美元,应对研发成本,但需平衡非营利使命与投资者需求。微软寻求通过股权和长期技术访问巩固其AI生态主导地位,但面临OpenAI多元化云供应商的挑战。谈判结果将影响AI行业格局,可能重塑
微软
Azure
的市场地位及OpenAI的使命方向。投资者需关注加州监管审批及双方对AGI定义的最终共识。 名词解释 公共利益公司(PBC):兼顾股东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营利性企业形式,需在盈利与公共利益间平衡。 利润分成权:微软在OpenAI营利子公司中的权益,享有高达75%的利润直至投资回收。 人工通用智能(AGI):指超越人类在多数经济价值工作中的高度自主AI系统,由OpenAI董事会定义。 2025年大事件 2025年4月9日:OpenAI与微软继续就股权和利润权谈判,微软聘请摩根士丹利,OpenAI聘请高盛,谈判涉及2030年后技术访问。来源:《数据中心动态》 2025年1月24日:OpenAI计划将其非营利部分估值300亿美元,微软股权比例仍未确定,谈判复杂化。来源:《金融时报》 2025年2月1日:OpenAI宣布将营利部门转为公共利益公司,移除非营利董事会控制,引发埃隆·马斯克诉讼。来源:路透社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2025年5月,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eith Weiss表示:“微软与OpenAI的谈判核心在于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技术访问,股权比例将决定双方影响力。”来源: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 2025年4月,高盛分析师Tina Bell称:“OpenAI的营利化转型可能吸引更多资金,但需警惕监管和AI安全争议的潜在风险。”来源:高盛行业分析 2025年4月,瑞银分析师Paul Gong指出:“微软若放弃利润权换取股权,可能在OpenAI估值飙升中获得更大回报。”来源:瑞银市场展望 2025年3月,彭博社分析师Steve Man表示:“OpenAI与Oracle等合作可能削弱
微软
Azure
的独家地位,谈判结果将重塑AI云市场。”来源:彭博社金融分析 2025年2月,德意志银行分析师Edison Yu称:“OpenAI的PBC转型需通过加州监管审批,微软的技术访问权是谈判关键。”来源:德意志银行研究报告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5-08 00:10
利好太多了,算力爆了!
go
lg
...
财报也验证了算力投资延续高景气。其中,
微软
Azure
和其他云服务收入本季度同比增长35%,其中AI贡献了16%,2025年资本开支维持800亿美元。Meta第一季度经营利润175.6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公司还上调全年资本开支至640-720亿美元,主投AI数据中心和硬件。 国内算力龙头表现也不差,像中际旭创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增137.93%、一季度15.83亿元同增56.83%;新易盛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增384.54%,一个季度的盈利规模几乎追平2024年全年的一半!润和软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120万元,同比增21.7%;金山办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9.75%等等。 可以说,算力龙头里面一季度业绩炸裂的比比皆是,云计算ETF(159890)重仓了这些龙头,涨幅表现也非常优秀。4月8日市场消化关税风波以来,云计算ETF(159890)涨了7%+,比场内大部分板块跑赢了太多。而且今年年内的最大涨幅高达42%,弹性惊人。 或许作为科技组合中的卫星仓位配置,博个高弹性。 同样受益于算力基建β行情的还有$软件龙头ETF(SZ159899)$,4月8日以来涨幅和云计算ETF(159890)差不多,年内最大上涨40%,表现也很惊人。这两个ETF的日均交易额都是亿元级别的,资金进出火热。 5月行情一起作为科技组合中的卫星仓位配置,应该会有不错的超额。 作者:ETF金铲子
lg
...
金融界
05-06 13:46
亚马逊Q1营收增长放缓至两年最低,AWS销售环比首降,关税预警致盘后跌超4%
go
lg
...
,但受限于芯片和服务器容量。AWS面临
微软
Azure
(Q1增长31%)和谷歌云(增长28%)的竞争压力,市场份额承压。首席财务官Brian Olsavsky补充:“我们通过延长服务器寿命和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了利润率。” 指标 Q1 2025 Q4 2024 预期值 AWS净销售 292.67亿美元 约290亿美元 293.6亿美元 同比增长 16.9% 19% 17.3% 营业利润率 39.45% 36.83% 35.25% Q2指引与关税预警 亚马逊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Q2)净销售为1590亿至1640亿美元,同比增长7%至11%,中值(1615亿美元)符合分析师预期的1614.2亿美元。营业利润指引为130亿至175亿美元,低于预期的178.2亿美元,低端较预期低27%。公司首次在指引中警告,“关税和贸易政策”可能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且指引仅反映截至2025年5月1日的预期,未考虑特朗普政府4月后可能加征的关税(如对华145%、其他国家10%)。Olsavsky表示,Q2指引考虑了股票补偿费用增加和Kuiper卫星发射成本,汇率预计拖累销售增长10个基点。Jassy强调,公司正通过压低价格和调整供应链(如减少中国进口依赖)应对关税风险。分析指出,约50%的亚马逊第三方卖家来自中国,关税可能推高价格或压缩利润。 指标 指引范围 分析师预期 同比增长(中值) 净销售 1590亿-1640亿美元 1614.2亿美元 约9% 营业利润 130亿-175亿美元 178.2亿美元 -11%至+19% 股价盘后下跌 尽管Q1财报超预期,AWS销售放缓和疲软的Q2营业利润指引引发投资者抛售。亚马逊股价5月1日收涨3.09%至190美元,创三周新高,但盘后一度下跌超5%,后收窄至跌2.21%,报185.99美元。市场对关税不确定性和AWS增长放缓的担忧加剧,年内股价累计上涨约23%,但较年内高点208美元回落约10%。Bank of America分析师Justin Post表示:“关税问题是财报电话会的最大焦点,投资者担心成本传导能力。”X平台用户@Zachary_0421_指出,关税影响可能被指引低估,实际冲击有限。 日期 股价(美元) 变化 2025年5月1日(收盘) 190.00 +3.09% 2025年5月1日(盘后) 185.99 -2.21% 编辑总结 亚马逊2025年Q1财报显示营收和EPS超预期,营业利润率创历史新高,反映零售和广告业务的稳健表现。然而,AWS销售增长放缓至两年最低,且首次环比下降,凸显AI基础设施投资尚未完全转化为收入。Q2营业利润指引大幅低于预期,新增关税预警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亚马逊通过延长服务器寿命和供应链优化维持高利润率,但关税可能推高50%中国商品的成本,挑战其低价策略。Jassy对AI和AWS长期潜力乐观,但短期内投资者需关注关税政策和AWS竞争动态。 名词解释 AWS:亚马逊网络服务,提供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是亚马逊主要利润来源。信息来源:亚马逊财报。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占净销售的百分比,反映运营效率。信息来源:亚马逊财报。 关税: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特朗普政府拟对华加征145%关税,影响亚马逊中国卖家。信息来源:CNBC。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5月1日:亚马逊发布Q1财报,营收1556.67亿美元超预期,但AWS增长放缓,Q2利润指引疲软,新增关税预警,盘后股价跌2.21%。信息来源:亚马逊财报。 2025年4月30日:特朗普政府威胁对亚马逊施压,指其考虑显示关税价格为“敌对行为”,亚马逊否认计划。信息来源:Forbes。 2025年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华145%关税,亚马逊表示将调整供应链,减少中国进口依赖。信息来源:路透社。 2025年3月4日:亚马逊宣布2025年资本支出1000亿美元,主要用于AWS数据中心和AI芯片。信息来源:CNBC。 2025年2月7日:亚马逊Q4财报显示AWS增长19%,但Jassy警告AI投资短期内可能压缩利润。信息来源:Euronews。 国际投行与专家点评 Justin Post(Bank of America分析师),2025年5月1日:“亚马逊Q1表现稳健,但关税和AWS增长放缓是核心关注点,Q2指引反映了谨慎预期。”信息来源:Forbes。 Sky Canaves(EMARKETER分析师),2025年4月30日:“AWS销售低于预期令人担忧,亚马逊可能需重新评估1000亿美元资本支出计划。”信息来源:Business Insider。 Brian Nowak(摩根士丹利分析师),2025年4月13日:“亚马逊通过长期投资物流和AI保持竞争力,关税风险可通过供应链调整缓解。”信息来源:GeekWire。 Stephen Ju(UBS分析师),2025年4月30日:“50%亚马逊商品可能面临关税,消费者支出放缓可能影响零售和AWS收入。”信息来源:Yahoo Finance。 Andy Jassy(亚马逊CEO),2025年5月1日:“AWS的AI业务潜力巨大,我们正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客户需求。”信息来源:亚马逊财报电话会。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5-03 00:11
亚马逊AWS收入连续三季低于预期,Q1增长17%至292.7亿美元
go
lg
...
7% 低于预期,芯片瓶颈限制AI增长
微软
Azure
约389(含其他云服务) 31% 超出预期,AI产品需求强劲 谷歌云 114 30% 略低于预期,AI投资增加
微软
Azure
凭借31%的增长率和对AI服务的快速布局,显著优于AWS。根据DCD数据,微软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达800亿美元,专注于AI数据中心建设,吸引了企业客户对Copilot等AI产品的需求。谷歌云尽管收入略低于预期,但30%的增长率显示其在AI和企业服务领域的竞争力。相比之下,AWS在市场份额上仍领先,但增速放缓使其面临更大压力。X平台用户@nikkei_4451指出,AWS的增长放缓可能与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和企业客户预算收紧有关。 编辑总结 亚马逊AWS第一季度收入29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连续三季低于预期,反映出芯片供应链瓶颈和客户优化支出的双重压力。尽管AI需求为AWS提供了增长动力,但英伟达芯片短缺和自研芯片量产延迟限制了其潜力。相比
微软
Azure
和谷歌云的高速增长,AWS需加速AI基础设施投资并优化成本结构,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未来,关税政策和OPEC+会议结果可能进一步影响其资本支出和盈利能力。数据参考自CNBC、GeekWire、集邦咨询及X平台数据。 名词解释 AWS:亚马逊网络服务,全球领先的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提供商,提供计算、存储、数据库等服务。参考CNBC报道。 芯片供应链瓶颈:指半导体芯片生产和交付延迟,影响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建设。参考GeekWire报道。 Trainium:AWS自研AI训练芯片,旨在降低对英伟达GPU的依赖,成本效益更高。参考DCD报道。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占收入的百分比,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参考亚马逊财报。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5月1日:亚马逊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AWS收入29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低于预期294.2亿美元,股价盘后跌超2%。参考X平台用户@MimivsJames及CNBC报道。 2025年4月25日:集邦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增长35%,AWS、
微软
Azure
和谷歌云为主要受益者。参考集邦咨询官网。 2025年4月15日:英伟达宣布Blackwell芯片量产推迟至2025年第三季度,影响AWS等云服务商的AI服务器部署。参考X平台用户@Compute_King。 2025年3月10日:AWS宣布与Anthropic深化合作,利用Trainium2芯片支持其AI模型训练,强化AI市场竞争力。参考DCD报道。 2025年2月7日:亚马逊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AWS收入288亿美元,增长19%,略低于预期,芯片短缺问题首次引发市场关注。参考GeekWire报道。 国际知名投行与专家点评 Andy Jassy(亚马逊首席执行官,2025年5月1日):AWS的AI业务年化收入已达数十亿美元,若能解决芯片供应链瓶颈,增长潜力将显著释放。长期来看,AWS在云和AI市场的领先地位无可撼动。参考CNBC及亚马逊财报电话会。 Brian Olsavsky(亚马逊首席财务官,2025年5月1日):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达1050亿美元,主要用于AWS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关税政策可能推高成本,但我们对AI需求保持乐观。参考GeekWire报道。 Mark Moerdler(伯恩斯坦分析师,2025年5月2日):AWS增速放缓反映了短期供应链挑战,但其市场份额和AI产品布局仍具优势。预计2025年下半年芯片供应改善将推动收入回升。参考X平台用户@stocktrain2及CNBC数据。 Justin Post(美银证券分析师,2025年5月2日):AWS在云市场的领先地位面临
微软
Azure
的强劲挑战,需加速Trainium芯片量产以降低成本。关税政策可能对2025年利润率构成额外压力。参考集邦咨询及X平台数据。 Lee Sustar(Forrester首席分析师,2025年2月7日):AWS的19%增长率在其他行业堪称出色,但AI热潮带来的高预期让投资者失望。AWS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满足企业客户对AI服务的需求。参考Computer Weekly报道。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5-03 00:10
上一页
1
•••
3
4
5
6
7
•••
2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黄金收评】特朗普关税再掀避险潮,金价重返3350美元,白银创13年新高
lg
...
【美股收评】特朗普关税升级再掀波澜 美国股市高位回落 周线全部转阴
lg
...
金价稳守关键点位 铜价历史级暴涨抢戏!黄金会被“冷落”吗?
lg
...
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尘埃落定,法院终审支持企业名誉权
lg
...
白银价格逼近10年新高 美盘市场溢价上升 供应趋紧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