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国人口危机幕后:火箭科学家用数学模型推算人口趋势,引出独生子女政策
go
lg
...
算错误,后果比想像的要严重的多。 中国
生育率
下降速度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引发了人口崩溃的恐惧,而如何应对,却可能会因为40多年前的误判而变得复杂。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社会实验之一,于 1980 年开始实施。当时,世界各国政府都担心人口过多会阻碍经济增长。一位在莫斯科接受过导弹训练的科学家,推动了中国的这一政策,他把用于计算火箭轨迹的数学模型,应用于人口增长。 40 年后的今天,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老龄化比其他主要经济体要早得多。少子化和高龄化有可能阻碍经济增长。没有兄弟姐妹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年轻女性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而且每年都在减少。 中国政府对这种心态,到目前为止可说是束手无策。 根据最近的政府数据,去年中国的出生人数减少了 50 多万,加速了 2022 年开始的人口下降。官员们提到育龄妇女人数迅速减少——比一年前减少了 300 多万,并承认 “人们的生育、推迟结婚和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政府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人口开始萎缩的时间甚至更早。 数据公布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将只有 5.25 亿人口。这低于他们之前预测的 5.97 亿人,也比现在的 14 亿人急剧下降。 维多利亚大学高级研究员、墨尔本人口研究负责人彭秀建说:”我们对2022年和2023年的预测已经很低了,但实际情况却更糟。” 中国的
生育率
已经接近平均每名妇女生育一个孩子,不到保持人口稳定的 2.1 更替率的一半。 而在20 世纪 70 年代末,
生育率
徘徊在 3 左右。当时,中国正在走出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即将开始经济改革。一群科学家告诉他们,除非开始限制生育,否则一百年后中国将有超过 40 亿张嘴要吃饭,这让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和其他官员感到震惊。 在 1980 年初,《人民日报》发表了一些科学家撰写的文章,建议中国寻找应对人口过剩的办法,”把
生育率
降到 1……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那年秋天,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但是,这个计算忽略了一些关键因素。 人口担忧 中国并不是当时唯一担心人口过剩的国家。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全球人口迅速增长,人们担心人类的繁殖速度将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早在近两个世纪前就提出了这一观点。 文革结束后,中国官员正在重振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家受到红卫兵的迫害,而其他从事与军事有关工作的科学家则受到部分保护。这群人中包括宋健,他是中国原子弹计划之父的门生,也是中国研究卫星和火箭的顶尖科学家之一。 宋健曾在莫斯科学习,获得了数学分支控制论和军事科学的高级学位。为了躲避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军方官员将他派往戈壁滩上的火箭和卫星发射场。 宋最终成为中国主管科技的高级内阁成员,现年92岁。 1975 年,宋作为中国学术代表团成员访问荷兰屯特大学,在那里他结识了荷兰数学家吉尔特·扬·奥尔斯德( Geert Jan Olsder)。三年后,两人在芬兰的一次会议上第二次相遇。 奥尔斯德现年80多岁,他谈到自己与其他数学家的研究。是如何从全球资源有限的警告中受到启发,以及如何将数学模型应用于出生率。 奥尔斯德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宋健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他人交谈,并对数学建模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他相信如果两个人没有相遇,中国仍然会开始某种人口政策,但也许会晚一些。 他写道:”我觉得自己就像一长串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块石头。”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宋完善了他的建模,并与一个科学家团队开始计算不同的
生育率
会如何影响中国的人口数量。1979 年底,他开始向官员们提交报告。他计算出,按照每个妇女生育三个婴儿的固定
生育率
,到 208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 42.6 亿。 凭借计算机辅助数学模型和政治关系,宋的报告引起了高层领导的注意。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苏珊·格林哈尔赫说,宋认为人口的快速增长将阻碍中国成为一个富裕的现代化国家。 她说:”他用一种即将到来的人口经济和生态危机的可怕说法,来说服人们。” 为了避免人们的怀疑,官员们表示,如果出生率下降太多,中国也可以改变政策。在 1980 年的一封公开信中,共产党说:”30 年后,目前特别可怕的人口增长问题可能会得到缓解,然后(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在短短十多年内,
生育率
已降至更替率以下。年轻女性群体仍然庞大,这使得人口持续增长。但新生女婴的数量却在迅速减少。 影响 几十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指出这一政策过时且存在缺陷。他们说,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中国的
生育率
会自行下降。 宋志平的人口数学中缺少了一个因素,那就是人的行为。中国政府有时会采取包括强制堕胎和绝育在内的粗暴措施,而且几十年来一直在宣传建立小家庭的好处,这些产生了独生子女好的观念。 这种模式也没有考虑到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如果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他们更愿意生男孩。结果,年轻女性现在是中国人口困境的核心。她们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而且每年都在减少。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格林哈尔说,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女性,是按照中国政府的目标成长起来的,她们的人口数量较少,但素质较高:受过良好教育、精明能干、独立自主。 她说:”这些女性不会接受回到家庭做家庭主妇。 “ 研究人员说,除了文化和社会变革外,宋的模型还没有考虑到经济力量,比如邓小平改革引发的向城市的大规模移民潮,这在推低
生育率
方面的作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领导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小组的退休人口学家左学金,在十多年前就对人口内爆敲响了警钟,他说,可能需要采取限制生育措施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多年来,人口过多一直是中国的主要问题。很难让政府和公众相信,中国将面临人口快速下降和老龄化的问题,”左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 宋则认为计划生育是正确的决定。他在母校暨南大学 2010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已经成功拆除了可能导致 “人口爆炸 “的炸弹。宋写道:”(人口)零增长是现代人类的宿命,也是当代中国的紧迫任务。” 他估计中国的人口要到 2035 年以后才会开始减少。这个估计偏差了十多年,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人口从 2022 年开始减少。 中国政府称,独生子女政策阻止了 4 亿人出生,并经常将此作为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包括在 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人口学家对这一数字提出了质疑,称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中国的
生育率
会自行下降。 人口学家的困境 即使在 2015 年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中国领导人也没有完全废除生育限制,只是转向了二胎政策。现在,北京正在敦促人们生育三个孩子,宣称需要回归 “生育友好型文化”。 企业家、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都试图传达这样一个观点:中国需要更多的婴儿。 旅游服务提供商携程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北京大学经济学研究教授梁建章,与他人共同创办了一家专注于人口和公共政策分析的私人智库育娲人口研究所。 梁估计,中国需要将国内生产总值的 5%(大致相当于教育支出)用于直接补贴,以促进生育并降低养育子女的成本,才能使
生育率
恢复到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 1.4。 他的公司每年为长期员工的每个孩子发放 10,000 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直到孩子 5 岁为止。 人口学家正在努力赶上出生率迅速下降的步伐。联合国对中国人口的预测还是基于中国 2020 年的人口普查,并假定
生育率
为 1.19。 联合国人口估计和预测部门负责人帕特里克·格兰德说,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想反馈长期趋势,并不是为快速变化而设计的。他同意其他研究人员的观点,即中国的
生育率
更接近1.0。 他说:”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每年的
生育率
变化如此之快,我们的人口(预测)结果会比两年前的预期要小。” 联合国计划在 7 月份更新预测。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妇产科资深科学家、中国生育限制的批评者易富贤,一直认为中国的情况比官方数据显示的还要糟糕。易认为,根据其他可用数据(如入学率和新生儿疫苗接种数量)拼凑出的出生人口估计数,中国的人口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减少了。 “几十年来,中国所有的人口政策都是基于错误的预测,”易说。”中国的人口危机超出了中国官员和国际社会的想象。”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社会学家蔡泳说,一代年轻人一旦下定决心,就很难改变。 蔡说,随着官方信息和政策向新一代宣传扩大家庭规模,现在的
生育率
有可能提高,但 “就算会提高,也不会是在短期内”。
lg
...
加美财经
2024-02-13
加拿大人口出生率跌至“惨不忍睹”!温哥华头胎妈妈平均32岁!房价果然是最好避孕药
go
lg
...
月,加拿大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
生育率
在2022年创造了历史最低水平。 每一名育龄加拿大女性仅生育了1.33个孩子,在加拿大150多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图自CBC,2024年 加拿大统计局在报告中指出,从2021年到2022年,加拿大出生率下降了 7.4%,这是自1971年到1972年下降7.6%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 而1971-1972 年的下降也是在议会通过避孕药和治疗性堕胎合法化的立法三年后发生的。 数据显示,
生育率
下降的趋势对各省份影响不同。
生育率
最高的是萨斯喀彻温省1.69、魁北克省1.49和阿尔伯塔省1.45。 最低的是BC省1.11、新斯科舍省1.18、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和爱德华王子岛,这两个省的
生育率
均为1.22。 加拿大统计局表示,虽然除美国外的所有七国集团国家的
生育率
在 2022 年均出现下降,甚至美国的
生育率
实际上小幅上升至1.67。因此,结论是加拿大的下降幅度是高收入国家中最大的。 △点击这里△ 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比加拿大女性还不愿意生孩子的国家包括韩国0.78、西班牙1.16、意大利1.24和日本1.26。
生育率
较高的发达国家包括法国1.8、英国1.52和德国1.46,以及美国的1.67。 细心的朋友或许发现,BC省如果视为一个国家,则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仅比韩国的
生育率
高,甚至低于日本。 所以有一种可能的推论是: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麦吉尔大学人口动态中心主任Sarah Brauner-Otto告诉CBC,加拿大人敏锐地意识到世界并不稳定,这导致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更加不愿意生孩子。 CBC不无担忧的表示,出生率降低是大问题,而更大的问题是出生率下跌的速度非常之快。 数据显示,加拿大
生育率
的变化是2022年1.33、2020年1.41、2021年1.44、2019年1.47和2018年1.51。 按照这种趋势跌到1以下甚至用不到十年。 图自CBC,2024年 Sarah Brauner-Otto表示,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持续趋势令人震惊,但对于人口统计学家来说不会那么令人惊讶,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无可逆转。 之所以说无可逆转是因为加拿大在1976年女性首次分娩的平均年龄是26.7岁,而到了2022年加拿大女性要到31.6岁才第一次做妈妈。 尽管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女性的有效生育年龄,但人口学家显然不指望接近32岁才生孩子的妈妈们可以挽救
生育率
。 按照3年左右间隔计算,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至少也要到35岁左右了,这也是人口学家不认为出生率下降可以逆转的重要原因。 加拿大统计局还承认,疫情对
生育率
有影响,但很有限。 不过疫情导致的健康问题、心理问题、财务问题综合在一起还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Sarah Brauner-Otto认为,当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时,
生育率
往往会较低。当人们不确定自己的工作前景时,他们不会急于组建家庭。 但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有应对出生率下降的办法,那就是大力引进新移民。去年加拿大98%的人口增长来自于新移民。 不过人口学家还是建议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扭转出生率下降的问题。因为数据显示,那些愿意生孩子的族裔,比如某些在原居国愿意生3个以上孩子的族裔,到加拿大之后出生率会迅速下降,而第二代移民成年后的出生率与本地人并无二致。 所以宗教、文化、族裔等因素并不是出生率的关键,经济和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Sarah Brauner-Otto总结说,无论是不确定性,无论是财务压力,还是住房困难……认为
生育率
下降是这些更大社会问题的症状。总之,加拿大的
生育率
惨不忍睹。 莱布里治大学(University of Lethbridge)全球人口和生命加拿大研究主席Susan McDaniel则表示:在加拿大,生娃就得开始操心托儿、上学、甚至为小孩准备今后的教育储蓄。 说白了,加拿大养孩子昂贵,是人口出生率低的主要原因。菲沙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说,在加拿大养孩子一年的费用,平均为13000加元。 不过,每年1.3万加元听起来也不算很贵。至少不比中国的大城市贵。 第二个原因是现代女性普遍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孩子出生后,日常琐事太多,职业妇女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很辛苦,时间上也顾不过来,会影响自身的生活。 Susan McDaniel给出的第三个理由就比较扎心了。 根据房地产网站Zillow一项新研究指出,六年的房价和出生率数据下降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平均来说,住房价值每增加10个百分点,25到29岁女性
生育率
下降1.5个百分点! 因此,温哥华在4年期间
生育率
下降了2%。 如果大家愿意大温地区的小学观察,会发现这里独生子女的比例远比想象的高,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这在欧美国家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加拿大政府与其卖力的吸引新移民还不如升级育儿补助政策,让更多家庭恢复生育意愿,这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之道。 否则出生率跌到韩国那个水平,神仙来了都没救。 声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复制
lg
...
加拿大乐活网
2024-02-06
陆铭:人口数量红利已经告一段落,应更关注人口质量红利和人口配置红利
go
lg
...
政策进行深化改革并有效实施,将会对提高
生育率
产生复杂且深远的影响。 具体而言,人口跨地区自由流动可带来收入水平提高,正面效应在于家庭在考虑育儿成本时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但反面影响则在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们会认为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较高,尤其是对职业女性而言,较高的收入可能使她们更倾向于保持职业状态,而非生育抚养子女,这形成了一把双刃剑。同样地,城市间的生活成本差异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大城市虽然收入水平高,但也伴随着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机会成本。总体来看,收入水平上升导致生育机会成本增加进而抑制生育意愿的作用在我国显得更为突出,这一点可以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印证。
lg
...
金融界
2024-01-30
首席经济学家夏乐:中国退休人士的年龄从全球来看相对较低
go
lg
...
加剧人口负增长的趋势。那么这对于未来的
生育率
肯定是会有一定影响。从政策角度来讲,如何能够对冲,或者说是如何来鼓励生育,我相信,不单单是对于中国,应该是对于全球都是很重要的话题。对于中国来讲,我觉得还是有一些空间的,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智能化、自动化替代劳动力。在养老金方面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现在中国的退休人士的年龄在全球来讲是相对比较低的,特别是跟发达国家相比,美国退休年龄六十七岁,很多欧洲国家退休年龄也超过六十五岁。 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的好处是人口基数大。有一千万人创新和有一亿人创新,这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参与创新的人数其实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要提高个人的能力,增加人口的素质,增强他们参与创新的能力,如果外边再有好的环境,那么我相信中国应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毕竟我们的人口基数很大,不到1000万的出生人口其实是很多国家人口的总数。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2012年时,还是日本前首相安倍在的时候,就推出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说对于育龄妇女的补贴,建幼儿园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么在政策这样的杠杆调节之下,至少抵御人口问题对于经济的冲击,让它最小化,应该说是非常有希望。特别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是中等收入国家,那么还是有很多空间来发展经济。所以如果政策得当的话,我想人口问题对于我们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备注:本文分享于2024年1月19日】
lg
...
金融界
2024-01-26
韩总统指示落实托管教育政策应对低
生育率
go
lg
...
悦表示,为了减轻课外补习费负担、应对低
生育率
问题,要确保上述两项政策落实到位。
lg
...
金融界
2024-01-25
俄媒:奖金加车补,俄罗斯远东地区鼓励多生娃
go
lg
...
数量增加了3%以上。今年,该部门准备在
生育率
低于平均水平的其他远东地区实施相同措施。
lg
...
金融界
2024-01-19
专家警示:中国出生率7连降,经济及社会将面临长期挑战
go
lg
...
反映了中国长期面临的经济和社会挑战,即
生育率
下降。尽管政府近年来提供了生育奖励并放宽了二孩政策,允许家庭生育三个孩子,但
生育率
仍然很低。 较低的
生育率
,再加上由于医疗保健的改善而导致人们寿命延长,意味着中国正在缓慢老龄化,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减缓经济增长,并对政府的财政和为老龄人口提供更少劳动力的挑战。专家预计即使
生育率
反弹人口下降仍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 前上海社会科学院执行副院长、人口学家左学金估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可能会翻一番,超过30%。 本周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发布了有关发展“银发”经济和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指导方针。其中包括扩大老年医院和护理服务,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服装、食品等产品,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 出生人数下降54万,或5.6%,较前三年的两位数百分比下降要小。2023年出生的900万婴儿不到2016年总数的一半。所有数据均为基于调查的估计,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中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面人口普查。 中国曾试图通过一孩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现在正面临相反的问题。政府自2014年至2016年逐渐放宽政策以允许二孩,随后于2021年允许三孩,但收效甚微。 许多人推迟结婚或选择不要孩子。即使有孩子的人也往往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在城市中教育孩子的成本在激烈的学术环境中较高。育龄妇女的人口也有所下降。 据中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在线报道,地方政府正在提供新生儿的激励措施。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个市政府已开始为第二个孩子提供2000元的奖励,为第三个孩子提供5000元的奖励,并要求雇主为第二和第三个孩子额外提供60和90天的带薪产假。 习近平主席去年10月告诉全国妇联的新领导层,有必要加强对年轻人婚姻、育儿和家庭观点的引导,推动支持育儿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他说:“我们必须讲述好家庭传统的故事,引导妇女在促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并创造一种新的家庭文明文化。” 16岁至59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下降,占总人口的61%。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升至21%。中国的官方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 由于中国于2022年12月突然结束疫情限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因疫情死亡。政府报告称,从去年12月初到2月中旬,有大约8万人因新冠相关原因死亡,但专家认为实际数字要高得多。研究估计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40万或190万。 中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本周早些时候的一次论坛上的一位专家表示,由于疫情效应减弱,以及从2024年2月开始的辰年被认为是生育的吉祥之年,人口下降预计今年将减缓。 但南开大学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补充说,“中国总人口的下降趋势注定是长期的,将成为一个固有的特征。” 汇盛金融首席经济学家,纽约大学客座教授陈凯丰教授表示,中国人口下降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极为巨大的。企业的市场越来越小,利润下降。A股将会继续下跌,房地产长期熊市。学校,医院,商场,公共基础设施等都会过剩。而人口下降叠加老龄化,将会使社会的资源越来越紧张,税负加重,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需要敲响警钟,马上开始大规模鼓励生育的政策了。否则中华民族将会面临空前危机。 (图片来源:Baidu) 马斯克在一个访谈中说,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各国面临的严重挑战,特别是对于中国,按照现在的出生率,三代以后中国人口将会只剩下现在的1/10,也就是1.6亿中国人。印度已经超过中国人口数量。后面还会有很多国家人口数量超过中国。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人口数量稳健上升。美国过去三年新增移民数量达到1千万人。这些人对于美国劳动力供给,消费增长,房地产市场都有强劲帮助。 (图片来源:CNN)
lg
...
佳华168
2024-01-18
越来越多的人实际上已“放弃”婚姻!一些较富裕的中国人直言负担不起
go
lg
...
母亲经常被剥夺抚养孩子的福利。 中国的
生育率
目前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周三的官方数据预计将显示中国人口连续第二年下降,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人口下降的担忧。 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有必要“积极培养一种新的婚姻和育儿文化”,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宣布了各种鼓励新家庭的措施,包括减税和住房补贴,以及新娘年龄在25岁或以下的现金“奖励”。 Julia Meng的公司“茱莉亚活动”(Julia's Events)组织此次上海单身活动,她表示,越来越多的35岁及以上的人实际上已经“放弃”婚姻。 像参加此次活动的Jack Jiang这样的中国年轻人说,他们想结婚,但高房价、不确定的就业前景和总体经济形势都对他们不利。 这位32岁的企业家说:“并不是我们想单身,而是城市结构和经济形势导致了这个结果。”
lg
...
超启
2024-01-17
人口专家梁建章:建议给有孩家庭每月1000至6000元,对二孩家庭实行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减半,三孩家庭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全免除
go
lg
...
录,出生率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总和
生育率
在1.0左右,还不到更替水平的一半,在世界范围内是最低的之一(仅仅比韩国略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左右,也远远低于严重少子化的日本的1.3。 为此,梁建章建议,针对家庭按照孩子数量发放,给有孩家庭每月1000-6000元。比如可以一孩补贴1000元,二孩家庭补贴3000元,三孩家庭补贴6000元。按上述补贴计算,即一孩家庭补贴1000元,二孩家庭平均每孩补贴1500元,三孩家庭平均每孩补贴2000元。按此计算,每年大约需要提供1-3万亿元左右的补贴。 此外,梁建章还建议,对于二孩家庭,实行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减半,三孩家庭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全免除。
lg
...
金融界
2024-01-17
2023年人口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下降54万,报告称未来或每十年减少一百万出生人口,人口专家:龙年或迎生育小高峰
go
lg
...
一个生育小高峰。综合来看,2024年的
生育率
有望提升。“少子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育水平都比较低,这是规律。目前,中国的总和
生育率
大概为1.05。翟振武认为在全面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落地后,未来有望回到1.3左右甚至之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负增长最初时期常伴有人口增减交替的波动。按人口规模性变化和“三年疫情“影响,2023年人口负增长会比2022年更甚,但2024年,生肖龙年和“三年疫情”生育反弹,人口负增长可能缓和一些。 原新近日在《有识》栏目指出,长周期的少子化和长寿化是导致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但中国有提振
生育率
的可能性。不过,如果想让
生育率
在短期之内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提升,难度是非常大的。 原新指出,未来30年,无论
生育率
高与低。总人口下降的速度是相对温和的,这是人口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但从更长周期来看,如果
生育率
提升得不好,越低的
生育率
,总人口远期的减量就越剧烈。
lg
...
金融界
2024-01-17
上一页
1
•••
11
12
13
14
15
•••
2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经贸谈判突传重磅消息、特朗普放“王炸”预告!金价惊人暴跌近60美元
lg
...
特朗普突传中美关税“全面重启”!美国总统顾问:最终结果可能出乎意料……
lg
...
更多细节来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出炉,港股暴拉黄金急跌
lg
...
特朗普会不会又变卦?!中美达成关税协议后,中国官媒积极、但社交平台质疑声高涨
lg
...
中美下调关税115%:全面贸易战或已避免!黄金暴跌超100美元 分析师点评来了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7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4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