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潮起香江 香港迈入Web3.0大时代
go
lg
...
业内人士——从中国香港财政司司长、中国
香港
金融管理局
总裁等特区政府高官,到Animoca Brands联合创始人萧逸、FTX 联合创始人 Sam,再到花旗银行、腾讯金融科技的高管,几乎所有与会嘉宾都在讨论中国香港的Web3.0 发展。 宣言的内容也明确了整个港府对于Web3和加密金融的态度和基本基调:拥抱NFT(非同质化代币)、拥抱稳定币、拥抱 DLT(分布式账本技术)、拥抱Web3和元宇宙。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正进行多个试点项目,测试加密资产技术优势及探索其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应用的情况,包括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出席证明的 NFT;将政府发行的绿色债券代币化,供机构投资者认购;以及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eHKD 的跨境应用。 2022 年 1 ⽉ 12 ⽇,香港⾦管局发布了⼀份关于将稳定币纳入监管框架的讨论⽂件,于 2023 年 1 月 31 日发布了《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的总结》,并表示期望在 2023/24 年落实监管安排。 不论是出于 Terra/USDT 算法稳定币脱钩暴雷的监管规范需求,还是出于香港需要建立港元稳定币的金融主导地位需求,香港金管局都需要一套相对灵活的制度来规范并推动港元稳定币市场的发展。 2 月 16 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成功发售 8 亿港元的代币化绿色债券,这是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作为首批以香港法律为管辖法律的代币化债券,是次发行显示香港能为创新的债券发行形式提供灵活便利的法律和监管环境。这次成功发行代币化绿色债券,标志香港在结合债券市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以及金融科技方面的优势,具里程碑意义。 03.加密之都,香港的机与危 2 月 20 日晚间,香港证监会就有关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议展开咨询(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将于 6 月 1 日生效的新发牌制度,所有在香港经营业务或向香港投资者积极进行推广的中央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需获证监会发牌。为符合新规要求,拟订立为期 12 个月的过渡期。 如果,这种专为提供非证券型代币交易服务的中央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而设的全新发牌制度将在 2023 年 6 月 1 日生效。这也意味着,计划申领牌照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包括原有平台)的营运者应开始检视及修改有关系统及监控措施,为新制度作好准备。至于无意申领牌照的营运者,则应着手预备以有序方式结束其于香港的业务。 此消息一出,币圈热潮狂潮,引发了“香港概念币”的一波暴涨。显然,这暴涨的背后无疑是预示着加密投资者们信心的迁移。同时,也使得不少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动作频频,纷纷香港发出“申领牌照”的入局姿态,也有不少优质的区块链项目前往香港布局生态。 例如, 2 月 15 日,Conflux Network 在官方推特上宣布,已与中国电信达成合作,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香港推出首个 BSIM 试点项目。PlugChain 作为专注聚合式跨链预言机赛道的新公链,对香港积极拥抱Web3.0 生态发展表示支持,同时对于官方在亚太区生态布局也极为重视。未来,PlugChain 将与香港政府洽谈港元稳定币和基础设施方面合作。 2 月 20 日,Huobi 全球顾问委员会成员孙宇晨宣布,Huobi 正在申请香港加密货币交易牌照。孙宇晨还透露,Huobi 将在香港推出新交易所 Huobi Hong Kong,新主体将专注于为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提供交易服务。此外,部分项目方和机构也发公告称,正在申请香港加密资产相关牌照,其中就包括OKX、Bitget,以及 Gate Group 信托服务提供者 Hippo Financial Services Limited。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Gemini 联合创始人 Cameron Winklevoss 近日曾在 Twitter 发文表示,「下一轮牛市将从东方开启,这将提示人们,加密货币是一种全球资产类别。而西方,实际上指美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接受、要么被落在后面。不提供明确规则和真诚指导的政府将错过自商业互联网兴起以来最伟大的增长时期,也将错过塑造和成为这个世界(及以后)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础部分的机会。」 不难发现,从美国近期 SEC 对于加密货币交易所 Kraken、BUSD 发行商 Paxos 以及 Binance 的重磅打击对比下来看,香港从去年就开始持续拥抱 Web3.0 的姿态,让加密投资者开始押注香港等东方加密友好地区,到今年从监管政策、数码港产业积极布局来看。 香港,正悄无声息成为东方Web3.0 的中心。 但是,香港在成为Web3.0 中心的过程中也面临挑战。一是针对传统资产设计的现有监管框架,可能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数字资产和尖端科技。 香港数字资产监管 "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 "的原则,意味着传统的金融监管也适用于数字资产。仅仅是获得牌照的高难度门槛,已让其成为更有利于成熟机构的赛场。但创新往往来自不可预知的“草根”阶层。因此,如何为自下而上的创新创造空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从根本上说Web3.0 是一场科技运动,但香港并不是拥有与深圳或硅谷等相同资源的科技中心。因此,香港也需要有差异化的面向数字资产的技术基础设施。 数字资产的安全性不同于传统资产。它们的链上特性意味着,数字资产不能像传统金融那样依赖一个封闭的安全系统。牌照或者定期审计,无法确保中心化平台上客户资金的安全。需要像多方计算这样的先进技术,让资产所有者对其资产拥有完全的控制权或共同管理权。 香港需要发展什么样的Web3.0 基础设施?鉴于去年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 2023 年对机构业务来说将更有希望。数字资产主要由交易所、矿池、投资基金和其他机构持有。为降低中心化平台的风险,这些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最终将转移到采用最新技术解决方案的托管平台。 更重要的是,为了符合新的监管,机构也需要能实现分布式私钥管理和资金隔离的解决方案。托管、机构钱包和数字安全只是数字资产生态系统所需基础设施的一些例子。 结语:总之,香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成为亚洲虚拟资产中心的能力,但是否能真正带领亚洲的虚拟资产行业发展,仍需要看未来港区政府如何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在专项中开展研究来推行虚拟资产的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加快产业发展,有效应对新型资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希望正如《香港宣言》中提到的:“透过一致、明确和清晰的整全监管框架,有助奠定稳固的基础,以迎接由全球虚拟资产急速发展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 那么Web3 在香港,值得期待! 来源:星球日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6
刚刚,央行发布了2022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go
lg
...
项目资本金。 7月1日,人民银行与
香港
金融管理局
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并将双边本币互换规模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 7月4日,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互换通”)启动建设,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 7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黄金租借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促进黄金租借业务规范发展,防范市场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7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就《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7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2)》。 7月13日,人民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续签规模为3000亿元人民币/650亿新加坡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7月14日,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2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7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1000亿元,利率为2.85%。 7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 7月25日,人民银行联合文旅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 7月29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8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发行管理等规定。 8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其中,隔夜利率从2.95%下调至2.85%,7天利率从3.10%下调至3.00%,1个月利率从3.45%下调至3.35%。 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4000亿元,利率为2.75%。 8月22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8月22日,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1.90%和2.30%。 8月24日,人民银行联合有关部门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3000亿元以上。 8月30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八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8月31日,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并同意其更名为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9月7日,人民银行与老挝中央银行签署了在老挝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20日,授权中国工商银行万象分行担任老挝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9月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9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由8%下调至6%。 9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4000亿元,利率为2.75%。 9月19日,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23日,授权中国工商银行(阿拉木图)股份公司担任哈萨克斯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9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9月20日,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为6个月,中标利率为2.20%。 9月23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 9月23日,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续签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 9月27日,人民银行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9月28日,人民银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决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9月29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九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9月30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同时,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 10月8日,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续签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0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5000亿元,利率为2.75%。 10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10月24日,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22年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0月25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10月31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十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11月2日,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巴基斯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15日,授权中国工商银行卡拉奇分行担任巴基斯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11月8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有关事宜的通知》,对相关金融机构于2022年第四季度对普惠小微贷款实施的减息金额给予等额资金激励。 11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按市场化原则延期还本付息。 11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8500亿元,利率为2.75%。 11月16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月21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11月21日,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09%和2.50%。 11月30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十一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12月5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12月5日,人民银行与澳门金融管理局续签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340亿澳门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2月6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发放保交楼贷款。 12月10日,人民银行与匈牙利中央银行续签规模为400亿元人民币/22000亿匈牙利福林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6500亿元,利率为2.75%。 12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12月20日,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为6个月,中标利率为2.20%。 12月28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四季度例会。 12月29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十二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12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决定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lg
...
金融界
2023-02-24
2022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go
lg
...
项目资本金。 7月1日,人民银行与
香港
金融管理局
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并将双边本币互换规模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 7月4日,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互换通”)启动建设,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 7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黄金租借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促进黄金租借业务规范发展,防范市场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7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就《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7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2)》。 7月13日,人民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续签规模为3000亿元人民币/650亿新加坡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7月14日,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2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7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1000亿元,利率为2.85%。 7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 7月25日,人民银行联合文旅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 7月29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8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发行管理等规定。 8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其中,隔夜利率从2.95%下调至2.85%,7天利率从3.10%下调至3.00%,1个月利率从3.45%下调至3.35%。 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4000亿元,利率为2.75%。 8月22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8月22日,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1.90%和2.30%。 8月24日,人民银行联合有关部门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3000亿元以上。 8月30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八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8月31日,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并同意其更名为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9月7日,人民银行与老挝中央银行签署了在老挝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20日,授权中国工商银行万象分行担任老挝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9月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9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由8%下调至6%。 9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4000亿元,利率为2.75%。 9月19日,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23日,授权中国工商银行(阿拉木图)股份公司担任哈萨克斯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9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9月20日,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为6个月,中标利率为2.20%。 9月23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 9月23日,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续签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 9月27日,人民银行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9月28日,人民银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决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9月29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九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9月30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同时,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 10月8日,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续签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0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5000亿元,利率为2.75%。 10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10月24日,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22年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0月25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10月31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十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11月2日,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巴基斯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15日,授权中国工商银行卡拉奇分行担任巴基斯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11月8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有关事宜的通知》,对相关金融机构于2022年第四季度对普惠小微贷款实施的减息金额给予等额资金激励。 11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按市场化原则延期还本付息。 11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8500亿元,利率为2.75%。 11月16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月21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11月21日,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09%和2.50%。 11月30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十一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12月5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12月5日,人民银行与澳门金融管理局续签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340亿澳门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2月6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发放保交楼贷款。 12月10日,人民银行与匈牙利中央银行续签规模为400亿元人民币/22000亿匈牙利福林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6500亿元,利率为2.75%。 12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 12月20日,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为6个月,中标利率为2.20%。 12月28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四季度例会。 12月29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十二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12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决定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lg
...
金融界
2023-02-24
潮起香江 香港迈入Web3.0大时代
go
lg
...
业内人士——从中国香港财政司司长、中国
香港
金融管理局
总裁等特区政府高官,到Animoca Brands联合创始人萧逸、FTX 联合创始人 Sam,再到花旗银行、腾讯金融科技的高管,几乎所有与会嘉宾都在讨论中国香港的Web3.0 发展。 宣言的内容也明确了整个港府对于Web3和加密金融的态度和基本基调:拥抱NFT(非同质化代币)、拥抱稳定币、拥抱 DLT(分布式账本技术)、拥抱Web3和元宇宙。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正进行多个试点项目,测试加密资产技术优势及探索其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应用的情况,包括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出席证明的 NFT;将政府发行的绿色债券代币化,供机构投资者认购;以及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eHKD 的跨境应用。 2022 年 1 ⽉ 12 ⽇,香港⾦管局发布了⼀份关于将稳定币纳入监管框架的讨论⽂件,于 2023 年 1 月 31 日发布了《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的总结》,并表示期望在 2023/24 年落实监管安排。 不论是出于 Terra/USDT 算法稳定币脱钩暴雷的监管规范需求,还是出于香港需要建立港元稳定币的金融主导地位需求,香港金管局都需要一套相对灵活的制度来规范并推动港元稳定币市场的发展。 2 月 16 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成功发售 8 亿港元的代币化绿色债券,这是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作为首批以香港法律为管辖法律的代币化债券,是次发行显示香港能为创新的债券发行形式提供灵活便利的法律和监管环境。这次成功发行代币化绿色债券,标志香港在结合债券市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以及金融科技方面的优势,具里程碑意义。 03.加密之都,香港的机与危 2 月 20 日晚间,香港证监会就有关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议展开咨询(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将于 6 月 1 日生效的新发牌制度,所有在香港经营业务或向香港投资者积极进行推广的中央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需获证监会发牌。为符合新规要求,拟订立为期 12 个月的过渡期。 如果,这种专为提供非证券型代币交易服务的中央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而设的全新发牌制度将在 2023 年 6 月 1 日生效。这也意味着,计划申领牌照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包括原有平台)的营运者应开始检视及修改有关系统及监控措施,为新制度作好准备。至于无意申领牌照的营运者,则应着手预备以有序方式结束其于香港的业务。 此消息一出,币圈热潮狂潮,引发了“香港概念币”的一波暴涨。显然,这暴涨的背后无疑是预示着加密投资者们信心的迁移。同时,也使得不少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动作频频,纷纷香港发出“申领牌照”的入局姿态,也有不少优质的区块链项目前往香港布局生态。 例如, 2 月 15 日,Conflux Network 在官方推特上宣布,已与中国电信达成合作,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香港推出首个 BSIM 试点项目。PlugChain 作为专注聚合式跨链预言机赛道的新公链,对香港积极拥抱Web3.0 生态发展表示支持,同时对于官方在亚太区生态布局也极为重视。未来,PlugChain 将与香港政府洽谈港元稳定币和基础设施方面合作。 2 月 20 日,Huobi 全球顾问委员会成员孙宇晨宣布,Huobi 正在申请香港加密货币交易牌照。孙宇晨还透露,Huobi 将在香港推出新交易所 Huobi Hong Kong,新主体将专注于为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提供交易服务。此外,部分项目方和机构也发公告称,正在申请香港加密资产相关牌照,其中就包括OKX、Bitget,以及 Gate Group 信托服务提供者 Hippo Financial Services Limited。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Gemini 联合创始人 Cameron Winklevoss 近日曾在 Twitter 发文表示,「下一轮牛市将从东方开启,这将提示人们,加密货币是一种全球资产类别。而西方,实际上指美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接受、要么被落在后面。不提供明确规则和真诚指导的政府将错过自商业互联网兴起以来最伟大的增长时期,也将错过塑造和成为这个世界(及以后)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础部分的机会。」 不难发现,从美国近期 SEC 对于加密货币交易所 Kraken、BUSD 发行商 Paxos 以及 Binance 的重磅打击对比下来看,香港从去年就开始持续拥抱 Web3.0 的姿态,让加密投资者开始押注香港等东方加密友好地区,到今年从监管政策、数码港产业积极布局来看。 香港,正悄无声息成为东方Web3.0 的中心。 但是,香港在成为Web3.0 中心的过程中也面临挑战。一是针对传统资产设计的现有监管框架,可能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数字资产和尖端科技。 香港数字资产监管 "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 "的原则,意味着传统的金融监管也适用于数字资产。仅仅是获得牌照的高难度门槛,已让其成为更有利于成熟机构的赛场。但创新往往来自不可预知的“草根”阶层。因此,如何为自下而上的创新创造空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从根本上说Web3.0 是一场科技运动,但香港并不是拥有与深圳或硅谷等相同资源的科技中心。因此,香港也需要有差异化的面向数字资产的技术基础设施。 数字资产的安全性不同于传统资产。它们的链上特性意味着,数字资产不能像传统金融那样依赖一个封闭的安全系统。牌照或者定期审计,无法确保中心化平台上客户资金的安全。需要像多方计算这样的先进技术,让资产所有者对其资产拥有完全的控制权或共同管理权。 香港需要发展什么样的Web3.0 基础设施?鉴于去年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 2023 年对机构业务来说将更有希望。数字资产主要由交易所、矿池、投资基金和其他机构持有。为降低中心化平台的风险,这些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最终将转移到采用最新技术解决方案的托管平台。 更重要的是,为了符合新的监管,机构也需要能实现分布式私钥管理和资金隔离的解决方案。托管、机构钱包和数字安全只是数字资产生态系统所需基础设施的一些例子。 结语:总之,香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成为亚洲虚拟资产中心的能力,但是否能真正带领亚洲的虚拟资产行业发展,仍需要看未来港区政府如何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在专项中开展研究来推行虚拟资产的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加快产业发展,有效应对新型资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希望正如《香港宣言》中提到的:“透过一致、明确和清晰的整全监管框架,有助奠定稳固的基础,以迎接由全球虚拟资产急速发展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 那么Web3 在香港,值得期待!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4
区块链行业大事件汇总:从世界大会看Web3前景 SGA创世战舰NFT已Mint 239枚
go
lg
...
银行承销,其中两家亦担任投资者托管行。
香港
金融管理局
(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为是次债券的结算及交收系统,平台则为高盛的 Token 化平台 GS DAPT。 5、万事达卡允许通过 USDC 结算在 Web3 中进行加密支付 相关链接: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mastercard-to-allow-crypto-payments-in-web3-via-usdc-settlements Web3 支付协议 Immersve 与支付巨头万事达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允许用户在数字、物理和虚拟世界中进行加密支付。一旦用户端的交易成功,美元硬币 ( USDC ) 代币——由 Circle 发行的美元支持的稳定币——将被转换为法定货币,并用于在万事达卡网络上结算交易。 6、育碧继续在沙盒中推出 Rabbids NFT 的 Web3 推送 https://decrypt.co/121872/ubisoft-rabbids-nfts-sandbox 育碧是第一家在 2021 年 12 月发布带有《幽灵行动:断点》的游戏内 NFT 物品的主要视频游戏发行商——尽管反响喜忧参半,但该公司继续在Web3世界中采取行动。最新的?今天为以太坊元宇宙游戏The Sandbox推出 Rabbids NFT头像。 NFT 发布是在Ubisoft 最初宣布计划将其流行的 Rabbids 角色(从经典的 Rayman 游戏系列衍生出来)带入 The Sandbox 一年后发布的。育碧今天开始面向已经添加到许可名单的用户进行销售,而公开销售将于周三开始。 7、中国信通院发布“区块链白皮书”:我国区块链企业超1400家 处于第一梯队 相关链接: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2855029.html 内容概要:12月29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中国互联网协会区块链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可信区块链标准推进委员会和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可信区块链峰会正式开幕。 会上发布《区块链白皮书(2022年)》,白皮书显示,中美两国区块链企业数量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合计占比达52%,数字资产正成为下一个全球必争之地。据统计,我国区块链企业超过了1400家,产业园区超40个。 8、Circle CEO:不认为美SEC是稳定币的监管机构 相关链接:https://www.jinse.com/lives/336368.html 内容概要: 金色财经报道,USDC稳定币发行商Circle首席执行官Jeremy Allair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SEC是稳定币的监管机构,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政府明确表示支付稳定币是一种支付系统和银行监管活动,这是有原因的。虽然所有的稳定币不都是平等的,但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全世界的统一观点是这是一个支付系统下的审慎监管空间。” Allaire还表示,他总体上支持美国SEC最近的一项提案,该提案将虚拟货币纳入受“合格托管人”要求约束的资产中。 Allaire称:“我们认为拥有合格的托管人可以提供适当的控制结构和破产保护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结构,非常有价值。” 9、美国蒙大拿州以37票对13票通过比特币“挖矿”法案 https://www.jinse.com/lives/336355.html 金色财经报道,加密KOL Bitcoin Archive发推特透露,美国蒙大拿州以37票对13票通过了比特币“挖矿”法案。 10、美联储:银行需关注加密货币及相关资产交易的固有风险 相关链接:https://www.jinse.com/lives/336352.html 内容概要:金色财经报道,美联储于当地时间周四(2月23日)发布一份新声明,提醒银行注意加密货币及相关资产交易的固有风险。声明称由于存款流入和流出的规模和时间的不可预测性,来自加密资产相关实体的某些资金来源可能会给银行机构带来更高的流动性风险。此类存款的稳定性可能与对稳定币的需求、稳定币持有者对稳定币安排的信心,以及稳定币发行人的储备管理做法有关,同时还建议银行留意那些不准确或误导性地表示其存款保险状况的加密货币公司。美联储强调了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银行挤兑的风险,以及包括Terra USD (UST)稳定币与美元脱钩或“错位”等市场事件导致的市场压力和客户恐慌和不确定性。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4
行业解读 | 潮起香江 香港迈入Web3.0大时代
go
lg
...
业内人士——从中国香港财政司司长、中国
香港
金融管理局
总裁等特区政府高官,到Animoca Brands联合创始人萧逸、FTX联合创始人Sam,再到花旗银行、腾讯金融科技的高管,几乎所有与会嘉宾都在讨论中国香港的Web3.0发展。 宣言的内容也明确了整个港府对于Web3和加密金融的态度和基本基调:拥抱NFT(非同质化代币)、拥抱稳定币、拥抱DLT(分布式账本技术)、拥抱Web3和元宇宙。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正进行多个试点项目,测试加密资产技术优势及探索其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应用的情况,包括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出席证明的NFT;将政府发行的绿色债券代币化,供机构投资者认购;以及中央银行数字货币eHKD的跨境应用。 2022 年 1 ⽉ 12 ⽇,香港⾦管局发布了⼀份关于将稳定币纳入监管框架的讨论⽂件,于 2023 年 1 月 31 日发布了《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的总结》,并表示期望在 2023/24 年落实监管安排。 不论是出于 Terra/USDT 算法稳定币脱钩暴雷的监管规范需求,还是出于香港需要建立港元稳定币的金融主导地位需求,香港金管局都需要一套相对灵活的制度来规范并推动港元稳定币市场的发展。 2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成功发售8亿港元的代币化绿色债券,这是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作为首批以香港法律为管辖法律的代币化债券,是次发行显示香港能为创新的债券发行形式提供灵活便利的法律和监管环境。这次成功发行代币化绿色债券,标志香港在结合债券市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以及金融科技方面的优势,具里程碑意义。 03.加密之都,香港的机与危 2月20日晚间,香港证监会就有关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议展开咨询(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将于6月1日生效的新发牌制度,所有在香港经营业务或向香港投资者积极进行推广的中央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需获证监会发牌。为符合新规要求,拟订立为期12个月的过渡期。 如果,这种专为提供非证券型代币交易服务的中央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而设的全新发牌制度将在2023年6月1日生效。这也意味着,计划申领牌照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包括原有平台)的营运者应开始检视及修改有关系统及监控措施,为新制度作好准备。至于无意申领牌照的营运者,则应着手预备以有序方式结束其于香港的业务。 此消息一出,币圈热潮狂潮,引发了“香港概念币”的一波暴涨。显然,这暴涨的背后无疑是预示着加密投资者们信心的迁移。同时,也使得不少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动作频频,纷纷香港发出“申领牌照”的入局姿态,也有不少优质的区块链项目前往香港布局生态。 例如,2月15日,Conflux Network在官方推特上宣布,已与中国电信达成合作,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香港推出首个BSIM试点项目。PlugChain作为专注聚合式跨链预言机赛道的新公链,对香港积极拥抱Web3.0生态发展表示支持,同时对于官方在亚太区生态布局也极为重视。未来,PlugChain将与香港政府洽谈港元稳定币和基础设施方面合作。 2月20日,Huobi全球顾问委员会成员孙宇晨宣布,Huobi正在申请香港加密货币交易牌照。孙宇晨还透露,Huobi将在香港推出新交易所Huobi Hong Kong,新主体将专注于为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提供交易服务。此外,部分项目方和机构也发公告称,正在申请香港加密资产相关牌照,其中就包括OKX、Bitget,以及Gate Group信托服务提供者Hippo Financial Services Limited。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Gemini 联合创始人 Cameron Winklevoss 近日曾在Twitter发文表示,「下一轮牛市将从东方开启,这将提示人们,加密货币是一种全球资产类别。而西方,实际上指美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接受、要么被落在后面。不提供明确规则和真诚指导的政府将错过自商业互联网兴起以来最伟大的增长时期,也将错过塑造和成为这个世界(及以后)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础部分的机会。」 不难发现,从美国近期 SEC 对于加密货币交易所 Kraken、BUSD 发行商 Paxos 以及 Binance 的重磅打击对比下来看,香港从去年就开始持续拥抱 Web3.0的姿态,让加密投资者开始押注香港等东方加密友好地区,到今年从监管政策、数码港产业积极布局来看。 香港,正悄无声息成为东方Web3.0的中心。 但是,香港在成为Web3.0中心的过程中也面临挑战。一是针对传统资产设计的现有监管框架,可能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数字资产和尖端科技。 香港数字资产监管 "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 "的原则,意味着传统的金融监管也适用于数字资产。仅仅是获得牌照的高难度门槛,已让其成为更有利于成熟机构的赛场。但创新往往来自不可预知的“草根”阶层。因此,如何为自下而上的创新创造空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从根本上说Web3.0是一场科技运动,但香港并不是拥有与深圳或硅谷等相同资源的科技中心。因此,香港也需要有差异化的面向数字资产的技术基础设施。 数字资产的安全性不同于传统资产。它们的链上特性意味着,数字资产不能像传统金融那样依赖一个封闭的安全系统。牌照或者定期审计,无法确保中心化平台上客户资金的安全。需要像多方计算这样的先进技术,让资产所有者对其资产拥有完全的控制权或共同管理权。 香港需要发展什么样的Web3.0基础设施?鉴于去年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2023 年对机构业务来说将更有希望。数字资产主要由交易所、矿池、投资基金和其他机构持有。为降低中心化平台的风险,这些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最终将转移到采用最新技术解决方案的托管平台。 更重要的是,为了符合新的监管,机构也需要能实现分布式私钥管理和资金隔离的解决方案。托管、机构钱包和数字安全只是数字资产生态系统所需基础设施的一些例子。 结语:总之,香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成为亚洲虚拟资产中心的能力,但是否能真正带领亚洲的虚拟资产行业发展,仍需要看未来港区政府如何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在专项中开展研究来推行虚拟资产的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加快产业发展,有效应对新型资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希望正如《香港宣言》中提到的:“透过一致、明确和清晰的整全监管框架,有助奠定稳固的基础,以迎接由全球虚拟资产急速发展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 那么Web3 在香港,值得期待!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4
香港、日本、新加坡的加密监管赛跑
go
lg
...
说。 然而,今年预期的是稳定币监管,
香港
金融管理局
发布了一份讨论文件,阐明其立场,即只有持牌公司才能发行稳定币并提供跨境支付。此外,证监会今年还将就证券代币发行和虚拟资产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发布进一步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科技周上,并非一切都是加密的。政府宣布将放宽签证要求以吸引更多人才。「更大的图景实际上是香港在宏观层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Khoo 说。 新加坡 新加坡正在努力实现两个目标。它以保守和保护消费者着称,但它也渴望将自己打造成现代金融科技中心。 面对日本对代币发行征收的公司税,以及香港似乎不太友好,新加坡既定的加密监管框架使其成为许多公司更可预测的大本营。 FTX 倒闭后,一位新加坡 Web3 初创公司创始人告诉 CoinDesk,加密货币交易所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不是赌场,而是数字银行,用于提高他们的薪水和投资收益产品。 「我们的银行系统过于保守,无法为普通人提供类似的产品套件,」创始人说。「或者他们这样做,但以单位信托和其他垃圾的形式对不必要的复杂金融产品收取荒谬的费用。」 因此,新加坡为 FTX.com 的每月独立访客贡献了第二大份额也就不足为奇了。 去年见证了新加坡一些加密货币大腕的内爆:Terraform Labs 和在新加坡注册的加密货币对冲基金 Three Arrows Capital。临近年底,新加坡警方开始调查加密货币贷款机构 Hodlnaut,他是疫情的受害者之一。这些事件进一步推动了已经存在的优先考虑风险管理和缩小消费者保护差距的趋势。 监管者的轮子已经开始运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就稳定币和减少消费者对零售业的伤害发布了重要磋商,该磋商在圣诞节前夕结束。 咨询结论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出台。据业内人士称,立法变化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进行。尚待观察的是,MAS 是否会采纳提出担忧的业内人士的意见。 拟议的措施包括限制公司出借零售客户的代币。这项措施的目的很明确——平台的崩溃意味着消费者几乎没有追索权来收回他们的资产,因为借贷和质押目前不受监管。 Ethikom Consultancy 首席执行官兼新加坡区块链协会监管与合规小组委员会主席 Nizam Ismail 告诉 CoinDesk,虽然 MAS 正在考虑对贷款和抵押的风险披露要求,但监管机构似乎倾向于彻底禁止。伊斯梅尔说:「通过实施全面禁令,新加坡平台将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提供这些功能。」 该提案还对去中心化金融产生了影响。诸如自动做市商 (AMM) 之类的 DeFi 协议提供了许多好处,例如允许数字支付代币通过使用流动性池而不是传统的买卖双方市场以无需许可和自动的方式进行交易,政策主管 Rahul Advani ,APAC,在瑞波,说。拟议的限制「大大减少了你可以用 DeFi 做的事情。」 他补充说,银行和经纪人可以进行证券借贷,而悬而未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数字资产应该被区别对待。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领域是,MAS 可能期望服务提供商具有与银行相同的技术风险要求。「这对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阿德瓦尼说。他指出,加密货币公司通常依赖其他服务提供商,这些提供商可能没有 MAS 期望的服务水平协议水平。 在稳定币方面,业界正在观望非银行的稳定币发行人是否受到相同的资本要求。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 MAS 将如何对待在本地市场使用但未在本地市场发行的稳定币的发行人。 当然,MAS 发布的法规将仅适用于获得许可的公司,这些公司正在观望新法规是否仍能使它们保持竞争力。该国领先的持牌交易所 CoinHako 的一位代表告诉 CoinDesk:「无牌照和不受监管的服务提供商可能成为对新加坡公众交易数字资产更具吸引力的场所,这存在潜在风险。」 今年,亚洲可能仅次于欧盟推动加密货币政策的清晰化。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2
MetaTdex将亮相香港Web3行业盛会Big Demo Day
go
lg
...
学会,亚洲区块链学会,亚洲元宇宙联盟、
香港
金融管理局
、港交所、币安、OKX、Kucoin、Bybit等知名组织和机构: 参访香港投资推广署(INVEST HK),了解投资推广署对落地香港企业提供的全面性服务。(3月1日) 参与“Web3在香港的监管及牌照申请闭门研讨会”,MetaTdex与香港虚拟资产科技研究院(HKVARI)、立法委员会、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等机构嘉宾共同探讨监管方向。(3月1日) 参访香港科学园和香港数码港,听取Web3行业最新创业及落地扶持政策,并与知名企业深入沟通交流。(3月2日) 参加香港区块链学会、亚洲区块链学会、亚洲元宇宙联盟及各个协会的知名企业代表座谈会。(3月3日) 参访
香港
金融管理局
或者港交所,MetaTdex与富融银行、众安银行、建银国际、南方东英ETF(香港首个以太坊ETF)、币安、OKX、Kucoin等机构共同探Web3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前景。(3月3日) MetaTdex分享《MetaTdex元资产跨链桥,全球用户真正的资产配置新方案》。(3月4日) MetaTdex资本运营部副总裁杨敬然透露,“元资产跨链桥将实现Token与传统资本市场资产的互通,Web 3.0资产可进入Web 2.0以及传统资本市场(股票)顺畅流通。MetaTdex正在进行香港上市操作,预计几个月内完成。对于元资产跨链桥的实现路径,及其金融价值,会在Big Demo Day上作进一步的分享。”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2
香港准备如何监管稳定币?
go
lg
...
1 月 31 日,
香港
金融管理局
(HKMA)正式公布《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总结》,文件表示如果企业想在香港获得稳定币牌照,就必须在香港维持其主要业务,并在香港注册实体公司。 什么样的虚拟资产在香港才算稳定币? 香港金管局认为,稳定币必须完全背靠高质量的流动资产(虽然并未规定哪些属于高质量流动资产),并且可以按照面值赎回相应的法币。换句话说,香港实质上给算法稳定币和基于套利获取价值的稳定币关上了门。 去年 Terra 稳定币一夜蒸发 400 亿美元之后,各国监管机构对稳定币监管尤其上心。 香港同样保持审慎,香港金管局一名官员表示,监管将从不同实体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细节入手,对其旗下各类数字资产采取灵活的监管措施。在实际监管过程中还会不断与行业就具体细节进行磋商。 在新的监管制度下,新的牌照制度也上线。举个例子,如果钱包提供商要开展服务,除了要获得信托及公司服务提供商许可证,还要获得新设立的稳定币钱包许可证。 对于牌照之外的业务,比如借贷业务,则告别了钱包服务商。 香港的监管立场有多坚定? 为保住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去年港府发布虚拟资产政策宣言,正式向全球加密人才敞开怀抱。 这也一度让人以为,香港金管局的加密监管可能会放松。 实际上,香港金管局除了维持香港金融秩序之外,还有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这次监管会谈也并非只有金管局一家在参与。 稳定币行业四大块,治理、发行、稳定储备和钱包服务。金管局不仅全部邀请,在 1 月最终敲定稳定币监管方案时,除了加密公司,还邀请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万事达、普华永道等 58 家传统银行、虚拟银行和跨境支付等公司共同参与会谈,形成了全面的监管意见报告。 HK bitEX 交易所的首席战略官 Ken Lo 表示,"稳定币如果要促进下一个支付时代的到来",出路就在于香港的批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实力。 这就显出香港监管的态度,将支持稳定币行业在金融领域开枝散叶,同时也将利用金融领域的力量引导加密行业的合规。 律师事务所 Dechert 的合伙人 Michael Wong 表示,从之前与金管局就私募股权基金制度的讨论来看,监管机构对待加密行业会采取友好的立场,“使其既能为行业服务,又能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在港设立实体可能弄巧成拙 一方面,稳定币发行方在香港注册独立的实体能够保证在港业务的独立性,业务合规上更容易获得监管。 对于 Tether 这样的稳定币发行方来讲,要在香港开展业务将免不了在香港注册实体。 但目前操作是,金管局的监管制度要求发行方在香港注册新的实体之后,必须以该实体的名义发布稳定币,比如 USDT 香港版。如果该稳定币出现重大风险,投资人将无法向 USDT 进行追诉。 更重要的是,因为是小实体发行的稳定币,流动性就会成为问题。这既可能影响交易深度和交易对,也可能削弱加密行业对金融市场的带动作用。 对于中心化交易所来讲,金管局的立场是将其他虚拟资产交易和稳定币交易分割。如果真这样操作,用户的交易成本会明显增加。 OKX 全球政府关系官 Tim Byun 表示,“即便每次交易金额是 0.1 比特币,都需要向资产保管人额外增加一道 Gas 费用。” 原文:Lavender Au 编译:0xAR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做知识分享,不代表情报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地址:0 xd4 E129 dB6 cf93 b2 aeB90 FD71002 B278 C79 b557 a7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2
中国低调支持!香港突发咨询“准许持牌交易比特币、以太坊” 全国人大代表:唯不可违反红线
go
lg
...
活动上就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以及与
香港
金融管理局
的密切合作发表了讲话。 随着行业中坚力量FTX的倒闭,香港对加密货币的重新兴趣出现在动荡时期,与竞争对手新加坡收紧规则形成鲜明对比。香港要想在追求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吸引过去几年在等待香港更明确的监管规定的同时逃往新加坡及其他地区的中国加密货币企业家。 正在策划回归的是Tron创始人孙宇晨,他上个月在推特上表示,他将搬到香港“更接近行动”。本月早些时候,他表示数字资产交易所火币计划扩大其在该市的业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加密货币态度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中央政府向香港授予试点地位,以进行一些前瞻性实验,研究如何最好地采用加密货币,并为整个庞大的中国市场进行本地化,”孙宇晨在1月份的采访中说。“我非常看好未来十年大中华地区加密货币的前景。” 更广泛的金融业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但警告进入可能很艰难。交银国际董事长兼香港中国证券业协会永久名誉主席Tan Yueheng表示,只有少数公司可能会满足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产品知识和资本质量方面的要求,从而获得牌照。#NFT与加密货币#
lg
...
小萧
2023-02-21
上一页
1
•••
38
39
40
41
42
•••
48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突发重磅!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 金价暴跌50美元、离岸人民币短线急涨
lg
...
特朗普给鲍威尔“送大礼”?!美联储降息暂停已成定局,6月再观望?
lg
...
【直击亚市】中美终于要谈了!中国央行突然大放水,美联储决议来袭
lg
...
中美突传重大“关税”谈判!比特币喷涨9.7万 黄金3399避险回落 鲍威尔讲话来袭
lg
...
中美都没说瑞士会晤是“正式谈判”!中国暴露政策局限性,鲍威尔要和特朗普对着干?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3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