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报道,在国内激烈的竞争冲击下,濒临破产的中国小型无人机电池制造商,因俄乌战争找到了一线生机。这场进入第四年的冲突看来仍将持续下去。
中国广东多家企业对《日经亚洲》表示,他们向俄罗斯和乌克兰出售可组装成战场无人机的电池,业务正在快速增长。
“上个月,我们拿下了来自俄罗斯的一笔大订单,价值数亿元人民币。俄罗斯官员还到我们工厂实地考察了产品质量后才下单。这笔交易将通过两层贸易商完成,以确保最终用户的保密性,”东莞一家电池公司的销售人员表示。

“战争爆发前,很多电池厂商面临极大财务压力,有些甚至濒临倒闭。但战争意外地让这个行业焕发生机。我们的营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国内销售占六成到七成,如今国际订单占到七成到八成,”这位销售人员说,并表示公司同时向俄罗斯和乌克兰供货,“谁出钱我们就卖给谁”。
他还表示,在战争前,他们主要向国内一些小型无人机企业供货,尽管这个领域由掌握全球无人机市场七成份额的大疆主导。
“虽然很难,小型无人机企业在中国仍然能找到生存空间,”他说。
大疆采用自研技术加战略合作的模式,电池供应商包括ATL、安普科技(由宁德时代和ATL合资成立)、欣旺达电子,以及珠海冠宇电池等公司。
去年9月,中国出台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向俄罗斯和乌克兰出口国产无人机及其核心部件,包括发动机、红外成像设备、合成孔径雷达、激光器、惯性测量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
在2023年6月,中国已对超过7公斤的远程无人机出口设限。不过,这些限制似乎未涵盖电池。
然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5月对记者表示,中国已停止向基辅及其他欧洲国家出售无人机,但仍向俄罗斯供货。泽连斯基还表示,俄罗斯正努力提升产能,目标是每天生产300至350架无人机,而乌克兰每天最多可动用100架远程无人机。
广东另一家电池公司的销售人员告诉《日经亚洲》,中国的生产能力非常强劲,公司员工不到200人,但一周内就能交付数千块电池。
他说,俄罗斯和乌克兰对无人机电池的需求集中在600、800、1000和1200毫安时(mAh)这几种容量——这是衡量电池电量的单位。
“生意太好了,自从战争爆发后,深圳大多数贸易商都开始做无人机电池的买卖,”他说。
自2022年初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无人机在战事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近两个月来,俄乌双方不断加强无人机攻击,尤其是俄罗斯往往在一夜之间大量发射无人机和弹道导弹,导致平民伤亡不断增加。
大多数无人机使用的是锂聚合物电池,这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子类型。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锂离子电池出口大幅增加。
去年俄罗斯进口的电池数量是乌克兰的两倍多,而在今年前五个月,差距进一步扩大,俄罗斯的进口量超过乌克兰三倍。
在北京推动下,因多项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无人机产业去年快速增长。北京将所谓的低空经济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多个省市已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其中最大规模达200亿元人民币(约合28亿美元)。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2万家无人机运营企业,去年全年总产值约为2100亿元,同比增长39.5%。
作为中国重要制造基地之一,广东省占全国无人机产业链份额的三成以上,深圳聚集了近2000家无人机企业。
在政府扶持背景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电池制造商纷纷推出用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无人飞行器的专用电池产品。这进一步加剧了原本竞争就已激烈的无人机电池市场,尤其是这个领域的技术门槛并不高。
近年来,中国多个行业也面临类似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电商领域。北京已多次表示要打击恶性竞争行为,并警告称,持续不断的价格战将阻碍创新。